论语文素养的落实之“合作探究”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反思 杜文敏
论语文素养的落实之“合作探究”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反思
◎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第二实验小学 杜文敏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语文教学都应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既以熟练的语言应用为目标,构建学生的语言视角;以思维的发展为目标,构建学生的思维视角;以审美的体验为目标,构建学生的美学视角;以情感的升华为目标,构建学生的文化视角。那么,如何落实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的培养呢?合作探究出真知。结合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谈谈自己初浅的看法。
一、设计环环相扣助理解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议论文,采用具体事例论证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用具体事例论证观点也是本单元要求的主题目标。为落实这个目标,我把理清文章结构放在了重点之处。首先,立足文章的提出观点——验证观点——得出结论,从课题入手,质疑问难,让学生明白找到真理的第一步就是发现问题;接着,通过追问,让学生明白找到真理,光发现问题还不行,要不断发问,不断探索,不断实验;再次,用自学方式研读三个事例,感受三个事例都是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把厚书读薄,把薄书读厚了;最后,得出结论:找到真理需要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的精神。整个课堂设计环环相扣,从根本上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以及科学家发现真理的过程:发现现象,不断研究,得出结论,还明白了发现真理的条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
二、课堂不断追问学合作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曾断言:“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可见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它是通过自主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有价值的问题,或同一个问题存在不同的观点在小组合作的情况下进行探究、争议,达到共同进步。于是,我设计了三个事例的“?”是什么,“!”是什么,科学家是如何把“?”拉直变成“!”的三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以诙谐的“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来激发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欲望。教室里热闹了,我也没有闲着,深入小组倾听发言并引导探究方法:可以一个同学交流一个事例的“?”“!”以及拉直的过程;亦可以小组合作交流一个事例(1号交流“?”,二号交流“!”,三号四号交流“拉直的过程”);更甚至引导学生用小标题概括内容。学生有了合作探究的方法,加上组长的合理安排,短短的三分钟达成了共识。最后,我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结束小组合作学习,同时激发全班展示汇报。在汇报研读环节,我鼓励大家认真倾听,对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进行质疑追问,使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对话,从而领悟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三、总结求同比异明写法
为了达到用具体事例论证观点的目标,感受文章从提出观点——验证观点——得出结论的结构。基于学生从文本入手,运用表格进行梳理,看是多此一举,实则为求同比异,总结写法作铺垫。对三个事例的“?”“!”及拉直过程梳理后,引导学生对比发现:1都是讲科学家发明和发现的故事;2都是发现问题——不断研究——解决问题的结构模式;3都证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观点……从而对“一百个问号”进行思维碰撞,得出寻找真理还需要见微知著、锲而不舍。更甚至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能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观点的事例,发散学生思维,习得用事例证明观点的写法。
四、检测读写结合促升华
“学以致用”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引导学生自读感悟、质疑问难、追根求源的解决问题方法的基础上时,进行 “悟法——得法——用法”的以读促读,以读促写。利用阅读链接《詹天佑》进行阅读检测,加深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感悟。对“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两个观点进行习作检测,鼓励学生用一个或多个事例验证观点。基于一堂课40分钟的局限性,特此引导学生列举事例说明其中一个观点,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然后布置成课后作业。这 “读写结合训练”的两线为一的实践,引导学生将在阅读中领悟的写作方法运用于阅读和习作中,实现“以读促读,以读促写”自然衔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无论是课堂设计、课堂教学还是课后升华,都应该在培养合作探究学习习惯过程中,真正落实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本堂课有很多的不足,如课堂效率的把握、以读促悟的方式、学习目标的落实等,但我相信,心中有“素养”,教学有“方法”,课堂重“落实”,学生会一点一滴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