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学生活动的形式探究 周正隆
初中历史课堂学生活动的形式探究
◎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苏合镇初级中学 周正隆
摘要:近年来,由于历史学科在中考中所占的比值只有50分,在初中阶段是一门不被重视的学科,与政治(道德与法治)、生物、地理一起被当成了“小科”,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其实历史不应成为“副课”,历史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有着不可低估的社会价值,列宁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充分体现了历史的社会重要性。为顺应大高考改革,2020年历史学科在中考分值上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先的50分提高到90分。为了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不断培养学生的唯物历史观和辩证历史观,使学生以史为鉴,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我们必须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历史;活动课;形式;兴趣
兴趣是非智力因素,但对智力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学生对某一学科兴趣如何,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各学科教师都很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发展问题。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希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想方设法启动学生的内驱力。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形成了内在需要和动机时,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有保证。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分析和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采取多样化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在历史教学中,除了要精心准备每一次的课堂教学,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外,还要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课,让学生参与活动,置身于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事件中,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悟、去体会、去发现,使生记硬背的抽象学习变为一种学生的“穿越”的感受。
为了参与活动并在其中充分展示自己、表现自我,学生会主动通过各种途径去收集活动所需的历史材料,这样就极大在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习历史的兴趣会十分高涨。
一、安排活动要围绕教材,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
开展历史课活动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其主要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活动的安排不能脱离现行历史教材。我对教材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教材中适合开展活动的内容,精心制定活动计划和时间安排。如初一阶段除教材上已经有的活动课以外,我还安排了以下活动内容:让学生扮演商鞅舌战群儒,目的是掌握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秦始皇功过的辩论会,目的是掌握秦始皇统一的功绩和巩固统一的措施以及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学期末的历史人物表演,目的是对全学期所学的历史人物及主要历史事件进行复习等。在初二阶段我安排了以下活动内容:虎门销烟历史电影赏析,重在掌握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中国近代史开端等内容,并在情感价值观方面拓展;长征组歌演唱,目的是掌握红军不怕远征难及配合活动课“重走长征路”……在初三阶段因中考临近,要面对总复习,因此历史活动课相对较少,但针对每年中考热点问题,仍对历史热点安排了相关活动课。比如2019年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开展主题历史知识竞答赛;组织学生进行以庆祝建国七十周年为主题编写手抄报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活动准备中充分学习课标要求的有关历史知识,学习兴趣较浓,对提高学生初中历史课的学习效果是很有帮助的。
二、活动要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初中生的观察、记忆、逻辑思维等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兴趣广泛、思想活跃且敏感,他们喜欢进行奇特的幻想,在许多方面有创新的见解并且愿意和渴望以一定的方式表现自己,自我实现的欲望强烈,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为此,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活动方案的设计,采用了多种活动方式。主要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编演历史剧,编写家庭简史、村史简介和历史人物小传,观看影视剧等活动,力求活动丰富多彩。如在“商鞅舌战群儒”活动中,让一位学生扮演商鞅,再找几位学生扮演反对他的守旧大臣,一场商鞅舌战群儒的场面就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之感,活动有声有色,学生对有关历史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刻;再如,历史人物表演活动中,我精心布置会场,让学生置身于一个良好的表演环境中,感受到老师对表演活动的重视和对表演者的尊重,他们会认真地对待这次活动。活动中,学生做了充分的准备,自己制作了道具、服装,还查阅大量资料收集所扮演的人物的故事、言行等,编写台词,甚至头戴发髻扮成古人模样,表演栩栩如生,令人叹服。又如,在“我的家庭影展”活动中,同学们纷纷拿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自己的相片,按时间先后排序,有的同学还认真编写了相片说明,标注拍摄时间、地点、人物及当时的历史背景等,活动让学生切实认识到几十年来我们国家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从枯燥的“背历史”中解放出来,能更好地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对历史学习极为有利。
三、活动要注重实效,避免只有形式而无内容
一次有效的历史活动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育活动的结束,必须及时巩固和深化活动的成果。在这方面,我们通过让学生写感悟,办主题报等方式,把学生在历史活动课上引发的感情冲动、形象的感染,上升为历史的反思,逐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觉悟程度,达到深化教育效果的根本目的,真正为历史教学服务。历史活动课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历史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地参加历史活动课。为此,在安排活动时要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决不是仅仅让一部分学生在“活动”。如在历史人物表演中,我要求大家尽量扮演不同的历史人物,既提高了参与率,又丰富了内容,增强了活动的实效性。观看了历史电影《南京!南京!》后,我让学生写出观后感,学生纷纷表达了观看影片后的感受,大家对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累累罪行义愤填膺,都表示要好好学习,为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而努力!
历史活动课无疑应该做到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学生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但又决不能因此而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了切实有效的指导形式。进行扎实的历史学习,教师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历史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有促进作用,使活动课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让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都各有收获。
总之,开展好历史活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查阅资料、整理对活动有用的信息,需要几位同学一起完成活动,这对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都有极大提高。有利于提高历史科任教师的专业素养,历史活动课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参阅大量资料,进行扎实准备,必定会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素养。通过历史活动课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历史,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从近代中华民族屈辱与抗争中,领悟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要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要抓住机遇,加快改革,迎接世界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