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语感落实核心素养探究 杨高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语感落实核心素养探究
◎ 云南省大理市海东镇塔村完小 杨高仕
摘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小学语文教学,其思维的原点和终点都聚焦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而敏锐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文章立足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良好语感”进行了应用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感培养;实践研究
语感培养是小学语文课程重要的核心素养目标。语文教学应“培养语感”,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根据新课标的总目标,学生应该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经过语文学习的学生,要有较为丰富的语文积累和良好的语感。在各阶段的目标中,对培养语感进行了具体化,教学目标导向很明确。 对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高度重视,认真挖掘钻研和把握各学段培养学生语感的要求,探究培养语感的路径和方法。
我赞同“语文教学的关键在语感训练”的观点,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做了很多尝试,有一些学习和实践体会。 那么,什么是“语感”呢? 朱光潜说过: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灵敏的感觉。”因此,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受。在语文阅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都要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灵敏的感觉能力,准确理解和领会字、词、句、段、篇在不同语言情境中意义和作用,这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
一、在有感情的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义务教育各个学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在课文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把课文内容清晰而具体地浮现在学生的脑海里,使其获得对课文中思想感情的体验,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在有感情朗读中,学生稚嫩的心灵就会受到课文丰富的内容和浓厚的情感的陶冶,精湛的语言和优美的文字的解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确定为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并围绕这个目标组织教学。例如,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现实生活悲惨的语句,指导他们用缓慢的语速、压抑的语调朗读,激起了学生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
二、在文本对比解读中培养学生语感
语感是在长期的读写实践中,对纷繁的语言现象不断比较、揣摩,对进行后获得的。文本对比解读是小学语文阅读的一种基本方法,是对课文精美语言的欣赏品味,是落实“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必备品质的。仍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我指导学生用沉郁与欢快的语调变换反复朗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思考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现实的冷酷与幻想的美好,体会沙皇统治下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联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心存感恩,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又如,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可爱的草塘》,作者写北大荒草塘美丽景色中的“草”,文字非常优美。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认真体会“翻滚”、“赶”、“涌”等词语所描写的草塘的动态美,引导学生领悟领会词语“欢笑着”所采用的拟人写法,写出了“草”的欢乐心情,表达的是作者对草塘的喜爱之情。
三、在“语文天地”里培养学生语感
敏锐的语感是在日复一日的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感的强弱与学生了解生活、认识生活、掌握知识、积累经验紧密关联。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受到文章内容的感染,就必须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加他们的生活体验,在实践中积累知识经验,以形成语感能力。从个人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来看,要在“语文天地”里培养学生语感。这里的“语文天地”既指语文学习课堂,也指语文教材中的“语文天地”。我高度重视教材中“语文天地”栏目的运用,它是小学语文新教材的重要特色,更是学生语文知识积累的天地,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带领学生走进“语文天地”,不仅能够实现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也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在语文知识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对语言的灵敏的感觉。
四、在自读感悟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课堂教学是培养语感的主阵地。传统的语文教学也常常让学生自读课文,但往往是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各种问题,帮助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去理解课文。而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现代课堂教学,以“建构理论”和“对话理论”为理论基础,在努力建构开放型的课堂教学。虽然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的疑难也会事先考虑、筹划,对教材潜心钻研,精心处理,但是教师却不能用一系列的问题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而应采用更大的“弹性设计”,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去领悟,要求学生说说:你觉得哪一处写得美,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看看这部分,谁读懂了来说一说?读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诸如此类问域宽、解答范围广、思维强度大的问题,可以给学生以充分自主的权利,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自读自悟后,往往是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七嘴八舌地谈自己的看法,许多学生还把课外学到的知识联系到课文教学中来。可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自己去感悟、去体验、去获取,语感自然也就会随之得到增强。
总之,培养语感能力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 笔者的实践研究是有限的,培养语感的方法不止这些,比如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对培养学生语感有很大帮助是不言而喻的。这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研究。 只有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起来,充分挖掘语文教学内容中的核心素养,才能在语文学习中有所知、有所感,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淑芳.语文真情实感“入境”教学[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8(07).
[2]李梅.语文教学的关键在语感训练[J].南北桥,2017(11):149-149.
[3]张莹莹.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