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内驱力 连日凤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内驱力
◎ 广西平南县思界乡初级中学 连日凤
摘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是当前课程改革的目的。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内驱力?本文从引导数学问题化,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内驱力;引导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内驱力;引导数学训练多样化,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内驱力;引导数学应用化,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内驱力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自主学习;学习内驱力
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独立、自主、高效的学习者,学生离开学校后能继续学习,保持可持续发展。由此看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内驱力就显得非常重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是通过教师的精心准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师生双边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内驱力?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法。
一、引导数学问题化,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内驱力
自主学习需要一定的情境,真实的问题情境是学习发生的土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得以顺利学习的必然条件。教师采取有效的启发引导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渴望,对学习内容可以产生很大兴趣。
只有把数学知识融于情境之中才能显示数学的活力与美感。数学知识产生的时候是鲜活而生动的,而表现数学知识的符号却是抽象而枯燥的。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需要启发引导学生透过抽象的数学符号,将数学知识的内涵生动的再现出来。让数学知识回归到它产生的情景中去,数学知识才会鲜活起来,把具体的事物与抽象的数学符号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内驱力。
二、引导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内驱力
赞可夫曾经说过:“未经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加温的知识,将使人感到冷漠。”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在师生中产生一种相互感染的效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求知的兴趣,诱起学生渴望学习知识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知识,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十分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知识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合理组织教学。
例如:在教学合并同类项时,常规是结合教材,判断课后哪些是同类项,哪些不是,再怎么样合并同类项。实际上,我们在讲完同类项知识时,可这样启发引导学生:生活中大家看到哪些地方存在同类项情形? 50人与30元为什么不能加在一起?50元与30元为什么能够相加?通过这一系列的讨论、交流,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同类项的知识,并且对数学也逐渐有兴趣了。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内驱力。
三、引导数学训练多样化,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内驱力
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内驱力。为了训练学生的互动,在读完多项式升降幂排列后,完成游戏:将事先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写在一块硬纸板上,抽几名学生上讲台一人一张面向其余同学,再抽一名学生上来指挥,使他们手中的单项式组成这个多项式,按某字母升幂排列,这样做,学生兴趣浓,交换某些项时,符号也随之交换,因为符号是学生易错的地方,再抽一名学生把这个结果记在黑板上面,老师评价。然后再抽一组同学按此游戏方式完成降幂排列。这样在游戏中学习了数学知识,也互相合作学习的精神。
在数学变式训练中,将数学知识延伸并拓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内驱力。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课改背景下,题海战术已经被广大教师摒弃,因此变式训练的功用显得十分突出。变式训练就是多角度、多思路地从不同的方面改变基本概念、原理、与规则的应用情境,让学生理解其最本质的东西。它是基于学生熟悉问题的背景,是对问题的现象和本质的延伸与拓展,是师生共同探索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方法与途径,可以使问题的解决层次化、灵活化、巧妙化、多样化。因此变式训练有利于优化学生思维品质,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质提高,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内驱力。
四、引导数学应用化,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内驱力
面向全体的数学教育应当是学生未来需要的,是具有现实背景的,具有趣味性和富于挑战性的。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是源于学生的生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学生进一步发展需要的,应当摒弃那些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内容,因而强化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应用,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开展实践活动,体会生活中的数学。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例如相似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到处存在着相似的例子,相似图形的性质在实际中应用也很多,直接应用相似三角形判定和性质来解决生活中不能直接测量物体长度的问题(测量金字塔高度问题、测量河宽问题、盲区问题)。在教学中,要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另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加以解决,提高他们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数学应用在其它学科之中,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作用。数学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应该和其他各种文化是相互融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正是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不同的学科可以相互沟通、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汲取。因此,将其它学科与数学结合起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合理运用。
艺术课参与数学教学,使数学课堂更精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与黄金分割、黄金比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赞叹《蒙娜丽莎》之美的同时,深深感到这美却来之数学,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内驱力。密切联系方差等知识决定射击选手谁参加比赛。物理中的电功率问题、压力、压强、速度问题、密度问题和杠杆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结合起来。化学中溶液配制问题也是数学问题。真的可以说,在数学中,科学身影无处不在。从以上来看,学科综合不仅开辟了数学新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内驱力,还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总而言之,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内驱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