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渗透国学教育 传承经典文化 黄显群

    渗透国学教育  传承经典文化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道石学校  黄显群

    摘要:当前,中小学掀起了“国学热”。 开展国学教育是对国学文化的一种传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能够让学生熟知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对于学生良好的成长与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对当前小学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营造氛围、经典诵读、故事熏陶、自主学习等对策。

    关键词:渗透;国学教育;传承;经典文化

    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倾浸着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和灵魂。开展国学教育是对国学文化的一种传承。小学语文课文中涉及国学的知识较多,因此,很有必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的意义    

    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间,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已经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作为传统中华文化与学术的代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国学经典知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熟知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对于学生良好的成长与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对民族精神的认同以及树立文化自信也具有重要作用。

    二、当前小学国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在内容的选定和编排上还不完善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国学内容占教材的比例较低,而且其中古诗占据了大部分,诗歌、文言文等占的比重较少。在内容的选定以及上下承接等方面未能进行合理的规划,缺乏科学、系统的编排,导致教材中的国学内容缺乏连贯性和系统统筹性,影响了国学教育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形式缺乏丰富性和针对性

    国学教育涵盖了对传统文化中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的熏陶,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接受能力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国学教育的方法比较单一,多数教师在国学教育中依然采取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在未能完全理解内在含义的情况下单纯、死板地背诵,使得阅读变得更加枯燥乏味,导致学生丧失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国学教育的作用最终难以发挥。

    (三)学生对国学学习不够主动  

    从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小学生学习国学的方法主要是读和背。很多学生对一些国学经典蕴含的社会背景很不了解,都是通过背诵一些古诗词来进行国学经典的学习,学习的方法太过于机械化,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的策略    

    (一)营造氛围  

    想要进行国学教育的渗透,教师就要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因为一些教师还在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更加重视内容的讲解,没有注重学习氛围的构建,这样就不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学校要更加注重学习氛围的构建,通过环境熏陶的方式,在楼道、教室里张贴一些古诗词,在班里设置相关的书法练习等;还可以开展诵读比赛、文艺汇演、班会活动等,营造良好的国学氛围,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国学素养,从而更好地感受国学,逐渐地喜欢上国学,这也是教师最乐意看到的。  

    (二)经典诵读 

    诵读法是语文教育的传统方法,任何阶段的国学教育都不可忽视诵读法的运用。周庆元教授指出:“诵读法就是通过反复诵读,疏通文字、体会感情、理解内容,同时培养情感,积累语言材料,训练读书技巧,增强语言的感受力和记忆力,提高语文素养。”国学诵读,切不可忘记“经典”。 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以及它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置疑的。这些传统文化概念中的正面的人文价值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放弃的精髓。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懂得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腹有诗书气自华”。让学生把国学经典熟诵于口,濡染于心,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性和修养。儿童在诵读经典的同时,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圣人的言行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学会做人的道理,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修养。正是“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

    (三)故事熏陶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很喜欢听故事。在进行国学经典渗透的时候,

    可以将国学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互动体验、情景再现等生动的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中的角色,使其对国学的理解更为形象和具体,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国学素养。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国学故事,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三顾茅庐、闻鸡起舞等。对于这些成语故事的教学,教师可以提前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讲故事,激发学生对于国学故事中成语的兴趣,学生就能很快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阅读效果。例如在学习《小草和大树》时,教师就可以找机会加入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类似的故事,像《闻鸡起舞》《临池学书》等,然后教师再挑选其中的一个来详细地说给学生听,并布置学生回去继续收集相关的故事。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也可以拓展阅读的内容,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些故事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精神,被这些故事打动,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此外,教师也可以采用表演的形式讲解成语故事,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表演欲望,同时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并且正确运用。    

    (四)自主学习

    我国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国学知识无处不在,除了以上教学策略及方法外,我们还可以运用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自主学习国学知识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例如:我国汉字博大精深,有音可读,有形可识,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练习汉字的宋体、楷书等,通过临摹学习汉字的写法,了解书法的精髓。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布置自主学习的任务,如自主阅读《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借光》等成语故事,然后布置任务,问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成语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以此来培养学生刻苦读书、勤奋好学的中华传统美德精神。

    总之,让国学经典走进课堂,渗透在语文教学中,这是发扬传统文化、弘扬经典的有效途径,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对国学经典渗透途径的研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志兰 . 刍议小学语文国学小古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要点)

    [2].孙万福 . 小学语文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 中国校外教育,20157

    [3].中国高新区,201811


    点击次数:134  发布日期:2020/6/1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