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课堂导入环节 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卢 侠
重视课堂导入环节 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 陕西省大荔县洛滨小学 卢 侠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 “新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达到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的主动的去接受新知识。多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小学数学新课的导入设计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新旧结合做到承上启下
数学学科中的知识都是具有较强连贯性,以使学生在经过长期的累积之后,能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将其加以灵活运用。因此,在数学学习当中,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旧知是新知的基础与前提,而新知又是旧知的延伸及拓展。从特定的角度上看,学生的数学学习就是将新知与旧知进行整合的一个过程。所以,教师在开展课前导入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这一点,以将其变成连接新知与旧知间的纽带,以为学生更好地巩固旧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乘法运算”的过程中,就可以在导入的环节中先为学生出两道加法题,比如2+5+9和5+5+5,然后让学生对这两道题进行观察,以找出其的不同之处。在这时,一些学生就会说,前一道题中的相加数字是不同的,而后面一道题的相加数字是相同的。在这时,教师就可以将“乘法运算”这一新的教学内容自然而然地引出来了。通过这样地导入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旧知识更好地加以复习和巩固,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并消化新知识,可谓是一举数得。
二、游戏导入诱发求知兴趣
在新知引入时,如果能引入游戏,既可以顺应学生爱玩的天性,又可以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满足和快乐。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入时,可以把新知巧妙地融入游戏中,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也具有生动、活泼的一面。
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为了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巧妙地设计猜一猜的游戏活动。首先通过课件,引入画面:左边出来一只白兔,右边出来一只乌龟,白兔围着长方形跑道跑,乌龟沿着正方形跑道跑。然后问号跑出来了,并且一直饶着白兔、乌龟跑圈。这时,多媒体内响起了口诀:“小问号,太调皮,到处跑来提问题,大家将问题猜一猜,然后把它来解答。”听着多媒体的声音,学生立即来了兴趣,看着问号的位置,头脑中立即产生了猜一猜的欲望:“这场跑步比赛公平吗?”经过思考后,有的学生认为公平,有的学生认为不公平,但谁都不能说服对方。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各抒己见,最终认为分别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跑道的周长,就可以判定这场比赛是否公平了,带着这样的思考,学生自然地进入了新知的探索和发现中。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就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上述案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了游戏化导入,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三、故事导入激发学生思维
课堂导入的重点在于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到知识学习中,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导入时给学生讲一些灵活的故事,创设生动活泼的数学情景,让学生从故事的角度去思考,可以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实现启发教学的效果。
如,在学习“除法”这一节内容时,笔者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唐僧师徒四人路过一片苹果林,孙悟空进去摘了23个果子,八戒想要多拿些,悟空不让,经过一番争论,最后唐僧说到“我们平均分配吧!”那么,他们师徒四人每个人能够拿到多少呢?能够实现平均分配吗?之后,笔者让学生针对这个小故事展开探索,了解其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学生根据自己学习过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接下来再将课堂自然地过渡到今天要学习的知识上去。如此,学生在故事的引导下注意力比以往更加集中,课堂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
四、实验导入培养学生创新
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树立坚定的自信心,才可能成功。由于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动手实验符合这一规律,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玩”。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是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动手实验的过程又是学生动手实践、互相合作、探索交流的过程,因而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小组合作的意识。
例如:三年级学生学习一位数除法,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十位上除后出现余数的情况。如:72÷6,学生难以理解的是十位上余下的几个十要和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 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可采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到:7捆(7个10)平均分6份,每份是1捆(1个10),十位商1;剩下1捆表示1个10,要继续平均分只能拆开和2根合并成12根,再平均分6份,每份是2根(2个1),个位商2。通过动手摆小棒体会剩下一捆继续平均分。怎么分,使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继续除的算理,以此让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和竖式相对照,数形结合。在实验操作中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同时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是每一位小学老师头疼问题,而课堂导入是摆在授课教师前的一味良药,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进行教学,能更好的把握课堂节奏,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学生可以不断的积累学习素材,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发挥聪明的想法来进行独特的理解,将学习知识学以致用,发散思维,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