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自主性绘画中的想像力 郭 静
浅谈幼儿自主性绘画中的想像力
◎ 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新城区幼儿园 郭 静
幼儿绘画创新的前导因素是想像,只有透过奇异的想像才能画出新颖的图画。幼儿思维中蕴育着丰富的想像能力,可以说幼儿期儿童敏于想像,也富于想像。想像是创新的源泉,自主性绘画的创新性是以想像为先导的。因此,在自主性绘画中,想像力比技能、技巧重要得多。
一、想像力的培养
1、引导幼儿从再现性想像升华到创新性想像
低幼儿童的想像多属于再现想像,其特点是想像的内容紧紧依赖于现实知识,表象与形象的重组多半是简单地凑合在一起,是搬家式的、移位式的重组,或者是对别人想像的结果的套用,即根据别人的想像内容,依样画葫芦地再造出自己的想像。再现想像往往缺乏独特性和新颖性。没有良好的引导和训练,幼儿的想像容易停留在再现想像的水平上。为了提高幼儿的想像能力,我们采用了“善奇”为主的教育策略。所谓“善奇”,就是引导幼儿展开具有新颖性和奇异性的想像。当幼儿面对绘画主题跳不出现实情景时,我们就利用与主题内容有关的奇异现象,激活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打破思维定势,再诱导他们自主想像出与众不同的新内容,从而升华到创造性想像的高度。
2、引导幼儿从被动性想像转化为主动性想像
多数幼儿都习惯被动想像,表现为在群体活动中容易形成人云亦云的跟随性想像。真正的创造性想像必须是自主的思维活动。为此,我们始终坚持发展儿童自身的自主性,在培养主动想像方面注重了以下几点:创设和谐宽松氛围,尤其不能让儿童处于精神紧张和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绘画;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想像,着重鼓励内容新奇、作品与众不同、绘画过程的自主和新创意,教师不用一个模式来衡量儿童;减少儿童对教师的依赖性,鼓励幼儿自主性想像。
二、培养方法的多样化
1、利用图形引导想像
在自主性绘画中,幼儿学习绘画是从认识图形和各种不同规则的线条开始的,同时,他们还能将这些不同规则的线条和图形与某种动作经验相联系。我们在“图形宝宝”的主题活动中,利用图形引导想像,有意识培养幼儿想像的习惯。我们引导幼儿在自由几何图形中,按联一联的方法自由操作。例如,孩子们把圆形和圆形联系起来,他们就会把它想像成眼睛、葡萄、汽车轮胎等;把方形和三角形联系起来,就会把它们想像成房子、树等;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引导幼儿想像图形的变化,例如,有些孩子在“蜻蜓”几何图形中,在它的左右两边各添加两个三角形和一个圆形,就会把它想像成蝴蝶、飞机等;部分幼儿去掉蜻蜓的“眼睛“(两个圆形),就会大胆地把它想像成一只绑有蝴蝶结的笔。这些都是孩子们在自由操作中很容易联想出来的。
2、听音作画,启动想像翅膀
音乐和美术是相通的,让幼儿听音作画,调动幼儿的听觉,根据听到的引起联想和想像,启动孩子想像的翅膀,将音转化成形。我们将美术与音乐巧妙结合,让幼儿听不同风格的音乐,使他们从中感受不同的音乐带来的不同感觉,引导他们想像作画。如在服装主题活动中,我们创设了音乐仙子参加舞会的故事情景,音乐仙子参加宫廷舞会就配上轻快的宫廷圆舞曲,引导幼儿想像她会穿上什么样的服饰参加舞会;而音乐仙子参加森林舞会就配上节奏鲜明欢快的狂欢曲。幼儿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无限的想像被激活了,在宫廷舞会上,小朋友们给音乐仙子穿上镶满珍珠的华丽的公主裙;而在森林舞会上,小朋友们给音乐仙子穿上画着各种动物图案的跳舞服。利用音乐引起一定的联想,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在头脑中产生丰富的形象,使得幼儿在自主性绘画中表达出了具有个人特性的绘画作品。
3、以“动”焕发幼儿的想像力
年幼的孩子比较好动,喜欢手舞足蹈,我们抓住幼儿的这个特点,运用动作表现想像力,帮助幼儿进行美术创造活动,为了发挥幼儿的动作想像的能力,如在“运动会”主题活动中,我们让幼儿创设动作情景,想像并表现出来,想一想做操时手脚姿势如何摆放,踢皮球时手脚又如何放置,跳绳动作又怎样呢等等,我们都会要求幼儿将自己创编的动作画下来。这种活动不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还使得幼儿绘画人物的水平得到了提高。我们还将每次的美术活动增加了自由体验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幼儿通过动作的形式来表现和体验所要绘画的主题。如在“树”的主题活动中,我们让幼儿把自己想像成一颗小树,在微风、大风、狂风等不同的环境中体验和表现出不同的动作。在这些活动中,不但发挥了他们对“动”的想像力,而且还发挥了他们对“画”的想像力。
孩子的想像力是极丰富的,超乎寻常的。他们的言行无一不蕴藏着许许多多的灵感和顿悟。在自主性绘画中,我们利用想像开发幼儿的创新潜能,使得幼儿在画纸上表现出一幅幅“不拘一格,与众不同”的创新作品,同时,幼儿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也得到了有效的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