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刍议如何培养高中体育特长生 宋家凌

      刍议如何培养高中体育特长生

    ◎    四川省沐川中学校  宋家凌

    随着高中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化改革,在高中学校招生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学习成绩一般,但是在体育方面具有特长表现的一类学生,我们称之为体育特长生。高中体育特长生是普通学生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般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往往会在体育技能方面加强锻炼和学习。体育特长生能够带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带动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而且在体育教学中往往成为体育教师的得力助手,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下面笔者就如何培养高中体育特长生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培养自信心

    体育自信心是个体在体育活动中对自我信任的一种态度,它表现了学生相信自己通过一定的身体练习,一定能够战胜某种困难或达到某种活动目标的情绪状态。很多高中的体育特长生都普遍存在着自信心不足的状况,严重地影响了他们在体育特长方面的发挥,也影响了他们在未来人生道路中的成长和发展。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校、任课教师及同学的原偏见,也有学生自身的因素。由于体育特长生文化课成绩一般都不太好,一些任课老师在课堂上经常忽视这些特长生的学习状态,对特长生存在偏见,当学生没有回答好老师的提问的或在课堂上打瞌睡时,老师进行冷嘲热讽。一些同学也会认为体育特长生是不安分因素,在交往过程中,自然会疏远他们。这些偏见如果长久下去,会使体育特长生逐渐产生学体育就低人一等的心态,这样不仅使他们对文化课产生畏惧心理,还会在参加体育训练时降低训练积极性,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整体成绩。还有部分体育特长生非常看重自己的体育成绩排名,自然就会放松对文化课的学习,再加上体育训练的频繁、劳累,时间久了就跟不上文化课的教学进度,学习越来越吃力,学习的积极性也越来越低,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的学习压力,严重影响学生的自信心。要让体育特长生树立自信心,除社会、学校、教师及同学改变对他们的偏见认识外,学生本人也应该积极主动同老师、同学交流,搞好关系。

    二、正确处理好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的关系

    要促进特长生的全面发展,文化科目成绩的提高是不可缺少的因素。针对体育特长生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这一特点,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共同关心、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好文化课。经常召开体育特长生的座谈会,检查他们的作业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训练制度上要体现出对学生学习的关心,要充分利用每次训练时间开展积极有效的训练。平时绝不任意占用学生的文化学习时间,学生外出比赛后要回校进行补课,由任课老师进行辅导。体育教师在制订训练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学习与训练的关系,期初,学生刚入学,学习任务繁重;期中、期末要考试,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学习。这期间安排的训练时间应短些,强度小些,或者停止训练,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体育训练与文化课的学习两不误。

    三、根据个性发展特点,因材施教

    学生的特点千差万别,训练的过程也要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为此我们在培养体育特长生时应当做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对于那种刚进校进行训练的体育特长生必须抓好基本功的训练:跑的练习、跳的练习、四肢力量的练习及腰腹肌力量的练习。动作必须做到准确到位,避免学生出现左右用力不均衡而影响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计划的制定也要结合天气的变换做好适时调整,天气不一样,对人的身体功能影响不一样。根据生理特点,通常我们在冬训的时候安排学生进行肺活量、耐力、腿部的爆发力和意志力的训练,其他时间以轻力量、反应速度、灵敏性、协调性等训练为主。如遇阴雨天气可在室内穿插趣味性的训练项目,增强学生训练的兴趣。建议每天各项练习后还辅助身体素质的练习,如变速跑练习、沙坑中的跳跃练习、单双杠上的技巧练习等等。同时还应当根据不同天气、不同场地、不同竞争对手等情况,调整好学生心态,争取让学生在考试时发挥最佳的训练水平。

    针对高中体育特长生独有的特点,我们体育教师在培养体育人才过程中,要敢于打破传统、低效的教学模式,转而采取全新、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促进体育特长生的全面发展。

     


    点击次数:186  发布日期:2020/4/22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