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课堂趣味性 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田 芳
提高数学课堂趣味性 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东街小学 田 芳
处于孩童阶段的小学生正当精力旺盛、活泼好动的时候,难免表现出不稳定和注意力保持较差等情况。为了抓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之心,积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上的趣味性无疑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们被数学的趣味性所调动,在自身探索心和心底而生的兴趣驱动之下,自会对数学课程采取主动而又积极的措施,脑海深处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亦随之慢慢塑造而成。还能使学生注意力尽可能的被调动和维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有益于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
一、营造快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提起数学,总给人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数学学习中抽象的、复杂繁琐的、没有生气的计算和不带任何色彩的符号,都会造成学生“学而无乐”、教师“教而无趣”的结果。实际上,数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的学问。台湾著名学者王财贵教授曾说:“数学是最容易学的学科,越是努力教数学的老师就越是很笨的老师”。可见数学并不是那么深奥难懂,倘若课堂上教师把握全局,学生精神紧张,那导致的结果只能是“望数学而生畏”。反之,若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成为一种生活、智慧碰撞的历程,那我希望用“快乐”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开启学生潜藏的创造力,希望数学能成为学生生命乐章中的跳跃音符,能成为学生精神世界的一片绿洲。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给学生讲妈妈分小蛋糕的故事。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要求同学们只能用手指来回答问题。“妈妈买了4块小蛋糕,平均分给姐姐和妹妹,每人得到几块小蛋糕呢?”同学们伸出两个小手指。“那今天妈妈只买了两块小蛋糕,还是平均分给姐姐和妹妹,每人几块呢?”同学们伸出一个小手指。“妈妈想起来蛋糕吃多了对牙齿不好,此日妈妈只买了一块小蛋糕,那每人能分到几块呢?”同学们不知该怎么办,因为他们没有办法只用手指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个时候教师请同学们想想能用什么辦法表达两个小朋友分一块蛋糕,每人分几块这个答案,再和同学们分享,他们会主动地去思考,但是当自己想不出来时,便会渴望新知识的注入。这样一个思考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愉悦的,包括对知识的渴望。由此,好的课题导入能够大大地促进快乐氛围的营造以及高效课堂的打造。
二、教学过程穿插游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对于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其在面对数学学习过程中抽象的数字和符号时会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并且其学习态度容易受到个人兴趣爱好以及数学情感的影响。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应用数学游戏教学,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课堂中来,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们对书本知识的认识将更为深刻,这也显著的提升了教学效率。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更积极的参与进来,设计了以下的数学游戏活动:把全班学生进行分组,8个人分为一组。第一步是选出一名学生在纸上写一个数字, 接着开始让他跟前的第一个人猜是什么数字,记录数字的人会依照所报出的数字表述是大了或者是小了,好让后面的人猜测起来更容易一些;数字在游戏不断向后进行的过程中,范围也在不停的缩小。记录数字的人便成为这个过程中速度的操控者,最后奖励正确猜出结果的学生。让班级里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交替着去做那个记录数字的学生。在这样的形式之下,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便会高涨。
三、利用教学辅助材料,提升课堂教学乐趣
数学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其内容更加抽象,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整体较为理论化,先是对理论性知识点进行就讲解,接着配合例题开展训练,试图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解题技巧。但这些内容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很多知识点都无法有效的进行理解,仅仅结合题目的教学方式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具象化的教学辅助材料,通过将抽象的知识点以具体的工具进行展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也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乐趣。
以《年、月、日》的教学为例,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前,我先安排学生准备了一些学习材料,要求学生第二天带一本日历到课堂上,日历的形式不限,以纸质的为佳。实际教学时,我提问学生:“大家知道我们一个月有多少天吗?”很多学生这时的概念还不清楚,多数认为一个月有30天,我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日历数一下每个月到底有多少天,慢慢的学生发现每个月的天数都存在不一样,这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接着我又提出:“那大家再看看一年有多少个月,多少天?”有的学生一天一天的数,也有的学生将之前每个月的天数进行相加。通过利用纸质日历,一下子将较为抽象的年月日知识点转变为可见的纸质数字,有效的增加了这节课的趣味性。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而小学数学主要是让小学生在低年龄段对数学有一定的初步理解和接触,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趣味性,是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而采取的教育方针,唯有寓教于乐,培养孩子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小孩子摆脱对学习的拒斥心理,开阔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潜能,使兴趣和学习完美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