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何春苗 姚广安
经纬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信都镇第二初级中学 何春苗
◎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信都镇第一初级中学 姚广安
经纬网内容的学习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地理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为后续学习相关知识作铺垫,对于学生今后学习地理知识和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非常重要。本节内容比较抽象且难以理解,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学生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和厌学情绪,严重影响后续学习,给后续学习埋下隐患。鉴于以上现状,对初中地理经纬网内容进行教学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效地突破“经纬网”教学中的重难点,有利于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经纬网的兴趣,使学生从怕学、厌学到乐学,从而改变师生在经纬网知识方面教与学的双困难。
一、初中经纬网教学的困难分析
学生刚刚进入初中,虽然他们在小学的科学课上学习过有关地球的知识,但对于空间思维能力不足的初中生来说,学习较吃力,特别是对乡村学生而言,对经纬网知识很难理解。再加上乡村中学专业地理教师极度匮乏,导致这节内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比较困难。[2]
(一)教师教学的困难
1.地理专业教师欠缺
地理这门学科历来属于副科,在广西很多地方尚未纳入中考,很多中学并不重视,也不引进地理教师资源,即使有科班出身的地理教师也因为学校不重视都被改行教其它科目,近些年来,随着中学生源的不断扩大,中学地理教师出现了严重缺额,而学校为了满足地理教学的需要不得不从其它学科中抽调教师担任地理课的教学工作。这无疑给教师的教学增加难度,也影响中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社会上对于地理教师供不应求,很多高等师范院校能提供各阶段各学科的专业供师范生选择,可唯独地理教育类专业却少之又少再加上存在一定的就业误区,很多对应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时并不选择教书育人这一条道路,转行或是转其它学科教学,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地理专业教师的缺失。
2.地理仪器、设备等配备不足
由于乡村学校经费限制,以及学校对地理学科的不重视,导致地理教学所需的许多教学仪器不齐全,教师上课能使用的地球仪只有寥寥几个,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远远的看几眼,大部分学生无法认真的研究地球仪,导致对地球仪不熟悉,进一步阻碍对经纬网知识的认知。兼任地理教师不会正确使用仪器,缺乏专业的实验操作课,学生缺乏自己动手探究的机会。
3.课时有限
每周地理学习只有两课时,经纬网知识教参给出的教学建议是1-2课时,即40-80分钟。在经纬网知识的学习中,学生需要识记大量的概念、规律以及图像等,既要记忆,又要理解;同时也由于课程的紧张性,教师无法在此内容上停留过久,只得继续教授后面的内容,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学效果不佳。
(二)学生学习的困难
1.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有限
初一学生还没有学习有关坐标系的数学知识,再加上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空间想象能力不足。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一些地理术语如经纬度、经纬线等都是第一次出现在课本上,加上思维空间刚由小学阶段的平面过渡到中学的立体空间,理解存在一定障碍,所以对经线、纬线的位置的确认、分辨难以理解。大部分学生在平面中容易混淆经线和纬线,对南北纬、东西经的划分不清楚,甚至有些容易记错东经、西经、南纬、北纬的代号。
2.学生性别也对经纬网空间定位水平有一定影响。
男女生的性别差异也是导致男女生在经纬网学习出现不同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男生强于逻辑推理,擅长于理科,女生强于表达和记忆,强于文科。而初中地理这一科目又兼备文理科的双重特点,在经纬网这一内容的学习中,更是强烈的表现出来,而男女生的思维差异更是对经纬网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男生对学习经纬网的兴趣高于女生,所以男生能较快的掌握学习规律和方法。女生则普遍认为地理是最难的文综学科之一,经纬网的学习更是地理学习的“拦路虎”,所以女生在经纬网学习中比男生更显吃力。
二、初中经纬网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立足课本,务实基础
1.明确概念:理解掌握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概念及其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相互位置等。
2.掌握东西经、南北纬的表示方法及分布规律。赤道的纬度是0°,赤道以北称北纬,赤道以南称南纬,北纬南纬各有90°,北极和南极分别是北纬90°(写作90°N)和南纬90°(写作90°S)。184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经度的起始线,即0°经线,或称本初子午线。从这条线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东西经的最大度数为180°。如东经90°(写作90°E),西经90°(写作90°W)。东经180°和西经180°,实际上重合为一条经线,即180经线;0°经线和180°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0°经线和180°经线各有一条;

.掌握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方法
(1)东、西半球的划分
a.根据经度数判定东、西半球,小于20°的东经度和西经都在东半球;大于160°的东经度和西经度都在西半球。即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如图:

b.用口诀判断东西半球
小小东:东经小于160°,西经小于20°的在东半球;
大大西:东经大于160°,西经大于20°的在西半球;
(2)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即南纬度在南半球,北纬度在北半球。
4.纬度带的划分及特殊纬线
(1)纬度带的划分
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2)特殊的纬线
数值 | 意义 |
0° | |
23.5° | |
30° | |
60° | |
66.5° | |
90° |
5.经线圈及特殊经线
(1)经线圈: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经度之和为180°),都组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如:45°E与135°W组成一个经线圈,两经度之和为180°,一个在东经度,一个在西经度。
(2)特殊经线
数值 | 意义 |
0° | |
180° | |
20°W | |
160°E |
(二)立足课堂,疏通脉络
1.利用经纬网定位
确定某点的经纬网位置。例如:北京(40°N,116°E)
初中阶段常见的经纬网图解法:
(1)画辅助线:先在图中确定特殊的经纬线,特殊纬线-赤道,纬度的起止线,可用来确定北纬;在确定特殊经线-0°经线(本初子午线)或180°经线,用来确定东西经。两条20°纬线中间添加辅助线赤道(0°纬线),0°纬线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两条20°经线中间添加辅助线本初子午(0°经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可在两条170°经线中间添加辅助线180°经线,180°经线以西为东经,以东为西经。
(2)按经度分布规律判断


2.利用经纬网辨别方向
(1)根据纬度判断南北方向:同在北半球时,纬度高的在北,纬度低的在南;同在南半球时,纬度高的在南,纬度低的在北;分别在南、北半球时,北纬度在北,南纬度在南。
(2)根据极点判断南北方向、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东西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即“南顺北逆”(顺着自转方向度数增大的为东经,度数减小的为西经);南北极点上只有一个方向,北极点上只有南,南极点上只有北,即由北极点向任意方向走,都是向南走;由南极点向任意方向走,都是向北走。
(3)南、北极俯视图(俯视位经纬网)
a.纬度判断:一是看中间的极点,N代表北极点,S代表南极点,如果是北极点则纬度是北纬,如果是南极点,则纬度是南纬;二是看箭头方向,即地球的自转方向,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为南极,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为北极,即南顺北逆。
b.经度判定:一是有0°经线或180°经线的,先找到0°经线或180°经线,与0°经线对应的就是180°经线,与180°经线对应的就是0°经线。判读方法是0°经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180°经线以东是西经,以西是东经。二是没有0°经线或180°经线的,判读方法是按照地球的自转方向画出箭头,顺箭头方向度数增加的为东经度,顺箭头方向度数减小的为西经度。
(三)立足兴趣,激发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经纬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来创设情境,适当增添趣味小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寓教于学,来开发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培养发散思维,大胆创新,激发对经纬网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经纬网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课堂趣味性。
1.利用座位模拟经纬网
(1)利用经纬网定位:根据横纬竖经原则,利用教室的课桌,对着讲台的一列为0°经线(本初子午线),此列中间的课桌所在的那一排为0°纬线(赤道),每相邻的经度和纬度相差20°,各位学生记住自己的经纬度位置。教师随机抽点,学生说出自己所对应的坐标,所在的纬度地区及所在的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教师再随机给出某一坐标,与之对应的学生应答;位于北半球、南半球、东半球、西半球的学生应答;位于低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的学生分别应答;离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最近的学生应答;离0°经线(本初子午线)、180°经线最近的学生应答。
(2)利用经纬网辨别方向:面向着黑板的是北方,背后是南方,左手方向为西,右手方向为东。游戏设计:×××同学在×××同学的什么方向,位于×××同学正北、正南、正东、正西、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方向的同学分别应答。
2.利用手掌模拟经纬网
左手掌手指为西经度,大拇指为0°经线(本初子午线),食指为45°W,中指为90°W,无名指为135°W,小拇指为180°经线;右手掌手指为东经度,大拇指为180°经线,食指为135°E,中指为90°E,无名指为45°E,小拇指为0° 经线(本初子午线),手指与手掌间的关节处连接的线是纬线(赤道),两手掌合在一起,各相对应的手指组成一个经线圈,如左手掌45°W与右手掌135°E组成一个经线圈。把两手掌打开,就成了一幅经纬网图,对看自己的手掌解答问题,答案也就清晰了,问题也就迎仞而解了。
3.融入课堂竞赛方式
将全部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给出一个问题,各学习小组进行抢答,每答对一题,记分员为该小组记一分。例如:教师提问130°E在哪个半球?75°W在哪个半球…回答得最快又正确的小组得分,在游戏最后,统计每小组的分数,分数最高的小组获胜。
4.精编小故事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活跃,好奇心重,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探究的欲望,利用这一特点,在经纬网课堂教学中增设一些有趣味性的小故事,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吸引学生的注意,点燃学生对经纬网学习的激情。如:“寻找北极星”、“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由来”、“寻找经度的故事”等。
以上是我们在经纬网教学过程中的尝试和探究,不当之处敬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