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究 刘春娣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究
◎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黄洞瑶族乡民族学校 刘春娣
摘要: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是近年新出现的一种阅读教学方法,它的出现不仅在教师群体中得到了重视和肯定,在教育界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在分析群文阅读的教学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群文阅读教学的具体教学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究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近几年来,又兴起了“群文阅读”,将语文教学推向了新的发展方向。“群文”一词最早由台湾学者赵镜中提出,“群文阅读”指的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选择一组文章,进行集中阅读、学习,最后教师和学生通过学习探讨,达成共同认识的语文教学形式。与传统阅读方式不同的是,群文阅读方便,灵活,并能在短时间内改善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故而群文阅读教学方法对小学语文学习非常有利。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作用及运用策略做些探讨。
一、群文阅读教学的作用
群文阅读是新兴的阅读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
群文阅读采用的是多篇文章的统一学习,是对传统阅读教学中一课一讲的突破,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统一教学课时,并组织教学。在群文阅读中,通过对多篇文章的分析和感悟,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群文阅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能够涉及到更多的知识。在某一层面的知识需求达不到满足时,学生便会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来强化这一层面的知识,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充分激发,同时有效提高其阅读能力,使学生的高效学习具有坚实的基础。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两大主题,要想掌握更多的有效信息,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快速的阅读速度。但在平时的课堂阅读教学中,一篇500字的文章却需要花费两个课时来教学,这显然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而在群文阅读中,学生要在一个课时内完成几篇文章的阅读,获取有效的信息内容,就要大幅度的提高阅读的速度,这对于学生良好阅读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量
群文阅读相对于单篇阅读来讲,最大的优势和价值就是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了一篇基本思想和方法之后,通过让学生继续阅读众多相似的具有同种主题的文章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比较不同文章之间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技巧。这种拓展性的阅读方式可以很容易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同时通过多篇主题相近的文章可以让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量,因而整体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五)有利于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教师在运用群文阅读方法时,可以从多篇文章中引申出教学目标,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在进行文章学习时,可以对不同的文章进行比较与总结,从而加深理解教学内容。这种阅读方式可以及时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纠正,扩大阅读量,让学生的阅读习惯能够在阅读训练中逐渐养成。
二、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抓关联点,以点带面
群文阅读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必须要寻找群文之间的关联点,搭建起多篇文章之间的桥梁,做到以点带面。那么群文阅读过程中,多篇文章的关联点有哪些呢?1.同一主题阅读:群文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同一主题展开阅读,通过同一主题文章的阅读,掌握该类主题文章的阅读方法;2.同类体裁阅读:教师以同一体裁为关联点,将群文按照小说、散文、诗歌等进行组合,以某一篇文章为辐射点,展开同体裁阅读,把握该类体裁阅读的阅读特点与规律;3.语言风格阅读:就是将风格相似或者相同的多篇文章组合起来,通过群文阅读,把握该类文章的语言特点与艺术魅力,强化学生语言品味的意识;4.写作方法阅读:就是将写作方法相同的文章进行组合,如将运用对比的多篇文章组合起来,强化学生对对比写法的认识与运用等。群文阅读的关联点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根据语篇的特点,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地抓阅读关联点。
(二)围绕主题,以一带多
小学语文教材当中,一般来讲很多单元都会有一个中心主题,围绕这个中心主题开展群文阅读非常方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和补充,让学生加深对单元主题的理解。现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本的编排都是一单元有四篇文章,是经过研讨整理的,主题相似,非常便于学生群文阅读学习,同时也有益于实现教学目标。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组四篇文章的编排分别是:《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第一单元主题是“走遍千山万水”。教师进行教学时可以将《望洞庭》一课作为教学重点,然后分析讲解,并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深切感受祖国的秀丽风景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然后将群文阅读应用于教学中,学生在掌握一篇文章的基础上,对另外三篇描写景色和诗人情感的文章进行拓展阅读,学生的理解和阅读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三)课内外整合,以内带外
书本内容毕竟有局限性,涵盖范围小。将课外阅读引进班级、课堂,拓展知识面,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课内与课外文本整合比教材内群文整合难度有所增加,毕竟教材内整合有教材编者通过单元导读将文本共通之处、训练重点提示给教师,教师在组文整合时有点可抓,而课内文本与课外阅读整合需要教师在阅读文本时找到契合点,这对教师文本解读和文本选择是一个巨大挑战,一旦对接不好,课堂效率甚低。如何找到契合点,教师要能发现课内课外文本之间的关联,抓住课内文本核心教学价值,以此为抓手来对接课外阅读。选文要篇幅适中,互文性强,或以作家来组文,感受作家创作风格、语言特色等;或以同一题材的文章组文,探究发现不同文章的表达特色;或以同一体裁不同内容的文章组文,发现体裁特点。教师将看似散乱无序的信息提升为系统化的知识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学会推论、联结、统整等阅读的策略。同时教师自身必须了解更多阅读策略,学会细读文本,发现核心教学价值,整合组文,才能真正做好群文阅读。
(四)着眼写作,以读带写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课程和谐统一的两个方面,如果说阅读是一种手段,那么写作就是目的。群文阅读只是写作能力中的一个因素,一个从多篇文章中学习和发现的因素,是一种手段和过程,提高写作水平才是目的和归宿。[1] 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要了解学生阅读理解上的学情,同时也应该考虑他们写作实践中相关问题的状况,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着眼于学习写作知识,渗透篇章构思。群文阅读教学要进入到实际写作的篇章构思,就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段”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几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我们可以怎样构思,怎样行文。这样,在确定群文阅读教学目标的时候,才会切中语文教学之根本。[2]群文阅读教学中要做到“点面结合”,群文阅读中的写作知识传授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在每一组阅读材料中要确定切合学生的“点”,重点剖析“点”,兼顾全篇及多个文本统筹规划。从整体层面,尤其是从写作素养建构的层面,思考、细化语文之写作教学的目标,有利于学生建构写作素养。
实践证明,群文阅读教学方式对小学语文的学习非常有效,我们在运用这种方法教学的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创新,使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