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基于名师工作室团队指导下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培训初探 姜有奎

    基于名师工作室团队指导下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培训初探

        四川省广元中学  姜有奎

    摘要:通过科技创新活动项目的培训,提高科技辅导教师队伍的科学素质和技能,推进科技教育事业的普及与发展。促使学生深入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科技创新;科技素质

    一、培训开展的意义

    科技创新在自主招生报名中的条件要求中有40所高校明确要求省级奖以上,有22所没有明确要求只提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突出表现。有些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有要求,学生要在高考中被好的大学或好的专业录取,就要求学生有所特长。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这并不意味着针对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而是培养全体学生作为独立个体消化和吸收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带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发展。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全体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根据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差异,制定恰当的学习计划和研究内容。

    二、培训对象及培训地点

    1、选择一所本土城区学校的部份学生和教师(学校学术报告厅或科技创新活动室);

    2、选择一所本土乡村学校的部份学生和教师(学校学术报告厅或科技创新活动室);

    三、培训目标

    1、促使学生深入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2
    、通过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和活动的参与,使学生初步领会科学的方法论,提高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其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
      3
    、推动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鼓励优秀人才的涌现。
      4
    、提高科技辅导教师队伍的科学素质和技能,推进科技教育事业的普及与发展。

    四、培训方式

    1、理论:主要是组织学习、教师指导、深入探讨,各个方面进行理论上的探索。

    2、行动: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开展,文科重点科技实践活动,理科重点科技成果,艺体重点科学影像的创作。

    3、对比: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展示。

    五、课程

    1、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方案

    (一)活动主题

    创新·体验·成长

    (二)活动内容

    分为竞赛活动和展示活动两个系列。竞赛活动包括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赛、科技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展示、青少年科学影像作品展示等。

    (三)教师指导

    根据学生拟报成果项目,学生自主与相关学科教师联系得到辅导。学科教师精心辅导,全程关注。学生此类得奖辅导教师证书是学校评职晋职打分的重要项目。

    (四)班级组织

    班主任担当本班科创大赛的主要负责人,根据年级通知的要求,认真组织,明确学科申报项目,组织本班学科教师,与家长(或请教专业人士)一起精心打磨,形成优秀的成果及申报材料。在作品打磨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协同家长请校内外的老师,精心指导,提高作品品质,提高获奖层次,争取送至参加省级科创大赛。

    2、按照“三自”和“三性”原则

    自己选题: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提出、选择或发现的。

    自己设计和研究:设计中的创造性贡献必须是作者本人构思、完成。主要论点的证据和数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

    自己制作和撰写:作者本人必须参与作品的制作。项目研究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

    创新性:指在解决问题的方法、数据的分析和使用、工具(设备)的设计或使用方面的改进和创新;从新的角度或以新的方式方法回答或解决了一个科学技术课题;提出新的科学技术问题并予以回答或解决。

    科学性:指项目选题与成果的科学技术意义,研究方法的合理和正确性,依据的科学理论的可靠性,论证推理符合逻辑14等。

    实用性:指项目成果预期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包括影响范围、应用价值与推广前景。

    六、实施

    1、学生如何选题

    “是什么”的问题一般属于基础知识的问题,往往可以通过到图书錧查找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类找到答案。这种问题的解决一般比较简单,通常可以通过撰写读书报告的研究形式来完成。

    “为什么”的问题属于比较深一层次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根据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或查阅资料,然后通过对资料和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提出自已的观点

    “怎么办”的问题属于决策的问题。它不仅要回答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要回答怎么办。这就需要研究者全面地,综合地看待问题,做出决策。

    2、在创新中常遇到的问题

    (1)、题目陈旧,缺乏创新;

    (2)、题目过大过深,脱离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

    (3)、题目缺少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4)、缺乏多学科综合研究题目;

    (5)、原始数据不齐全。

    七、培训效果

    近几年来指导学生科技创新的成果:

    2016年组织学生参加省级第3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相关学校被评为基层优秀组织奖。

    2017年组织学生参加省第32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

    2018年组织学生参加省第3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相关学校被评为基层优秀组织奖。

    2019年组织学生参加省第34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相关学校被评为基层优秀组织奖。

    在指导师生的科技活动中,愉悦和谐的科技氛围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技的欲望,养成敢干探索、勇于创造的思维习惯。因此,学校注重营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在组织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过程中中,通过学校广播站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宣传指导;利用黑板报、学校报栏、举办知识讲座、观看有关科技影视片等途径,使学生置身在浓郁的科技氛围之中,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做科学的主人。

    学校围绕着科技创新大赛的科技活动主题, 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创造能力。以课堂为平台,以点带面,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以科技创新大赛为契机狠抓发明创造以及论文书写的指导和培养。在两校的学生中广泛发动,全员参与,人人动手,个个动脑,创造作品,逐步提高师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如在语文课、美术课、综合实践课、物理课、生物课、通用技术、信息技术、政治以及地理课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注意组织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有科技小制作、发明创造、科学调查报告等,以学生主动创造为主,以教师积极指导为辅,科技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开展爱科学主题班团活动,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充分地合作制作出各种各样的科技作品进行科技创新作品展览。要求班主任请劳技课教师指导学生亲手制作,具有一定科技含量,体现创新思维的科技作品。作品涉及科技的各个领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动手参与的积极性。他们翻阅科技报刊,上网查找科技制作图例,在老师的指导下,克服了科技知识不足的缺点,制作出了凝聚“小发明家”科技智慧的作品。在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极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大大地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了学生的动脑动手的能力。这样的活动有效地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

    所选城区学校共收到发明创造类作品35件,活动项目105个,优秀科技影象2个。所选乡村学校也有了零的突破。从收到的作品情况来看,学生和教师对本次科技创新活动投入了很高的活动热情,教师给予认真的指导,付出很多的心血。学生通过参加科技创新大赛,全面提高了科技素质,增强了学生科技意识,合作意识,培养了科学创新精神,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科学素养和辅导能力。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创造的乐趣,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快乐,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展示了学生的自我的个性,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全面践行了素质教育的方针和政策。

     

     


    点击次数:59  发布日期:2020/4/22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