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运用吴斌

    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运用

    ◎   四川省旺苍县佰章小学   吴斌

    摘要:学生学习中的错误资源来自于学生自我的自主学习活动,它能够直接反馈他们的学习状况与独立学习的技能,给老师提出了很好的教学材料。孩子们反应出来的问题是课堂教学里的本质,老师应该真正利用它们,来提升教学成绩。此外,利用孩子们反应出来的错误资源,能够调动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与探索的能力,培育他们的数学品质,从而提升小学阶段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数学教学;错误资源;有效运用

     

    学生学习中的错误资源来自于学生自我的自主学习活动,伴随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它能够直接反馈他们的学习状况与独立学习的技能,给老师提出了很好的教学材料。孩子们反应出来的问题是课堂教学里的本质,老师应该真正利用它们,来提升教学成绩。此外,利用孩子们反应出来的错误资源,能够调动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与探索的能力,培育他们的数学品质,从而提升小学阶段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错误资源在教学中运用价值

    1.正视学生的错误,改变教师态度。

    错误是数学教学中最为基本的组成部分,没有错误,就没有学生真正理解、学习的途径,错误是伴随着学生的进步出现的,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错误资源对学生成长、发展的意义,能够充满耐心、体贴地面对出现错误的学生,带领学生反思错误,改正错误。在课堂上,学生出现错误,教师要以平静的心态去安慰他们,学会聆听他们的想法,从而降低学生对于犯错误的无措感,并且能够快速调整心态进入接下来的学习中去。

    2.通过向学生发问来培养思维能力。

    当学生出现一定的错误时,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发问来引导学生以自我怀疑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错误。此外,对学生提出错误出现在什么地方?错误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从质疑错误转变为独立反推错误,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例如,在分数的意义一章的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可能会认为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大,此时教师可以对持这一观点的学生进行追问,引导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思考。其实这一观点出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生活常识的误导以及学生对教材内容的错误理解。在通过对学生的发问了解这一观点产生的具体原因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对分数的基本概念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解释,用更生动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分数的大小不仅和分母有关,还与分子之间有重要的联系。

    二、对错误资源在教学中运用不到位

    1.教师对于数学“错误”存在认识误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讲授的都是正确的数学知识,一旦发现学生出现解题错误,大多数教师会认为学生没有认真听讲,而对学生的答案进行一味的否定。一些老教师认为学生的“错误”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因此,对待学生的错题也往往以否定代替讲解。例如,学生在学习“一百以内的加法”时可能会忘了进行进位,导致计算结果出现错误,教师会认为学生没有掌握计算方法,从而批评学生。但教师应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总结,避免更多的学生犯同样的错误。

    2.教师忽视了“错误”资源的重要性。

    其实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所犯的一些“错误”是很有教学价值的,但是一些教师却忽视了这种“错误”资源的重要性。在遇到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时,教师往往急于给学生讲解正确的答案,面对“错误”缺乏一定的反思,这会造成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认识不足,在下一次做题时,还有可能出现同样的失误。例如,在学习面积的计算时,学生对面积计算公式的记忆出现偏差,就可能导致计算的结果出现错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强调正确的公式,还要给学生进行公式的分解讲解,推导公式的由来,帮助学生加强记忆。

    三、错误资源运用的有效途径

    1.不回避“错误”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讨论。

    在利用“错误”资源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正视学生存在的错误,教师不应该回避学生的错误,这样只会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就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收集解题过程中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错误”,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对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进行讨论。比如,对解题时由于粗心所造成的计算失误,学生应该更加细心地对待;还比如,在进行一些应用题计算时,学生的逻辑思维存在问题,就需要教师根据“错误”进行纠正,理清学生的思路。

    2.学生探究,以错误为新动力。

    对于数学知识而言,直接讲解,只能让学生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无法进行内化。毕竟对于知识而言,很多时候需要学生主动参与,需要在实践中自“悟”。而学生错误则是推动学生思考,进行知识内化的最新动力与最佳渠道。

    例如,针对“每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了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一题,其中有学生错误地列式为“16×3÷4=12元”。对此教师充分利用这一典型错误,引导学生边读题目,边进行对照辨析,继而让他们明白,这里的12是赠送后每棵树的价格,不是便宜的部分,因此还要列式“16-12=4”计算便宜的部分。也有极少数学生继续探究:“送出的一棵树是16元,这里的16也是便宜的最终价格,再除以总棵数,也能得出每棵便宜的价格,即16÷(3+1)=4元。这里,学生的一个小错误,却成为学生探究的新动力,在探究思考过程中,不仅助力学生掌握理解知识点,而且还有助于课堂生成精彩。

    3.以合理的方式处理教学过程中的错误。

    教师在发现学生出现的错误之后,不要直接进行纠正,而是要引导学生自己找到错误,或是在演算的过程中将学生故意引导到一个极不合理的运算结果之上,让学生在纠正教师的错误中建立自信。例如,在制作一个长0.7米,宽0.5米,高0.4米的长方体纸箱,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材料?”这一问题的计算过程中,教师可以故意漏掉题目中的长度单位,让学生直接进行计算,在学生发现问题之后先不要直接进行更正,而是继续问学生如果没有长度单位或是换成其他的长度单位能不能进行计算。在进行上述错误资源处理的过程中,虽然教师的教学“陷阱设置明显,但是仍然有不少学生忽视长度单位的添加,而通过教学错误进行重要知识点的强调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计算中增加添加长度单位的意识,提升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数学错误资源的运用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的提升具有必不可少的促进作用,对错误资源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索能够更好地促进数学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点击次数:92  发布日期:2020/4/18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