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幼儿教学语言“亮”起 韩 霞
如何让幼儿教学语言“亮”起来
◎ 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新城区幼儿园 韩 霞
摘 要:教师充满智慧和魅力的语言,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像蜜糖一样粘住孩子的心,开启幼儿的心智,让每一位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幼儿;教学语言;乐趣
教师充满智慧和魅力的语言,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像蜜糖一样粘住孩子的心。但实际教学中,我们的教师总是习惯于一味地为幼儿简单叫好,一堂课下来,“你真棒”、“真了不起”“不错”、“好的”……不绝于耳。幼儿固然需要鼓励,但是很多时候,这种缺乏针对性与目的性的表扬,非但不能真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增强学习的动力,反而会把他们引向思维的歧途,甚至步入思维的误区。那么,如何让教师的教学语言“亮”起来?笔者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尊重
莎士比亚说过:“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因此教师在评价时,不管是语气、语调、眼神、微笑,还是每一个肢体语言,都真切而热情地向幼儿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孩子,你是最棒的。这种情感性评价,营造了一个宽松而又自信的学习氛围。教师要竭力睁大眼睛寻找幼儿的闪光点,哪怕幼儿的发言中只有一个用得好的词,只有一句说得好的话,也要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如:“这个句子真好听!”“你懂得比教师还要多,都可以成为小科学家啦!”即使他们的发言实在没有值得夸奖的词句,也可以夸夸他们“声音响亮!”“真大方!”“你敢于发表自己意见,进步真大!”这样可以让每一个幼儿意识到教师在时时关注着自己的细微进步,共同分享这种进步带来的快乐。
二、准确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语言一定要准确而又得体,做到因人而异,具有针对性。既肯定幼儿表现的出色之处,又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醒或纠正。“你说得很对,但如果声音再响一点点就更好了。”“宝贝试一试吧。”“你讲得对,教师听清楚了,请你再说得慢一些,让全班的孩子都能听清楚”……教师的听辨能力要非常强,能根据幼儿的回答及时反馈信息,这些贴切而有效的评价语言客观地指出了幼儿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让幼儿明白在倾听、发音和音量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使他们的回答或朗读一次比一次好。
三、主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用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使幼儿如沐春风,课堂生机勃勃。就拿回答问题后教师的评价语来讲,教师一定要非常富有表现力和感召力,最大程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在一次教学现场《春雨的色彩》中,欣赏第一段后教师提问:春雨像一条条线,你觉得春雨还像什么?教师对孩子回答的评价片段:“你真会动脑筋,想的和别人不一样。”“你观察到的春雨是一滴一滴,真棒,给你一个大拇指。”“一片一片,你一定看到过,雨下得很大连成了片。”“像面条,这个说法真有趣啊!”……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孩子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怎么会不受激励呢?孩子们跃跃欲试,一个个教学的高潮正是如此形成的。
四、幽默
教学幽默是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能体现教师的内涵与应变能力。它能缓解紧张的气氛,使幼儿的心理得到放松,在笑声与顿悟中牢记知识、受到教育。幽默是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结晶,是教师知识和才能积累的结果。教师适时的诙谐幽默不仅可以打破课堂内紧张的局面,而且恰到好处地推动了教学过程,它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师幼关系充满了和谐与情趣。
五、独特
教师的语言表达形式多种多样。有声语和体态语的有机结合,富有艺术感染力;预设语和随机语有机结合。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活动流程,巧妙应对。教学课堂中,教师一会儿翘起大拇指,一会儿抱抱幼儿,一会儿鼓掌,一会儿与幼儿握手,祝贺幼儿的精彩回答。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例如有一次,一个幼儿在说有关春天的句子,说得很不错,而此时刚好一只蝴蝶从窗外飞进来,于是教师就借题发挥:“你说得多好,看,就连蝴蝶也赶来倾听你讲述春天里有趣的事情!”那个幼儿激动得涨红了脸,引得所有的幼儿羡慕不已。大家又纷纷发言,力争得到教师别具匠心的奖赏,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一个教学高潮。
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不仅要“能说”,还要说得“巧”,说得有特色。因为诗意的语言易引发幼儿的联想,幽默的语言会调节课堂气氛,激情的语言能感染幼儿情绪,精练的语言可以准确地揭示深刻的道理……让我们的教学语言“亮”起来,真正成为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助推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