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对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 何军

    对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

    ◎   四川省苍溪县陵江小学校     何   军

    摘  要:我国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现状喜忧参半,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民族音乐在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增强民族意识、提高民族音乐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实施民族音乐教育应以情感教育为主线,以民族音乐欣赏、演唱、演奏为途径,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从而充分发挥民族音乐教育的价值。

    关键词:民族音乐;思考;现状;作用;实施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小学音乐教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其地位正在日益提高。近年来,由于各级教育行政领导以及广大音乐教师的重视,音乐课从所谓“豆芽课”一下子摆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中小学音乐教育被普遍关注,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成绩斐然。然而,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专业化、对中小学音乐教育价值的严重误解、中小学音乐教育倾向非艺术化等问题依然存在。同时,民族音乐教育作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缺乏必要的教学经验的借鉴和民族音乐教学理论的指导,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价值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本文想就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民族音乐教育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我国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

    1.音乐课程改革倡导“弘扬民族音乐”的理念。一是《音乐课程标准》把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作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二是音乐教科书中,加入了大量民族音乐的内容,各地根据自己的情况在音乐教材中增加了乡土教材的内容,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得到了一定的重视。

    2.中小学生的民族音乐素质现状。一是有一部分中小学生喜欢民族音乐,他们在课余时间学唱喜闻乐见的民歌、戏曲,欣赏古今经典的民族音乐,演奏笛子、古筝等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提高了自己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与演唱、演奏能力。二是还有绝大多数中小学生不会欣赏民族音乐的美,对音乐教材中的民族音乐持排斥态度,只喜欢流行音乐、摇滚乐等现代音乐,对本民族的音乐知之甚少,民族音乐被忽视。

    3.存在的原因。一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音乐教育的评价不科学,音乐课设置不规范,管理力度不够,音乐教育者无法执行音乐课程标准,更无法完成音乐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二是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方法单一,专业知识不强,学生对音乐课学习音乐课的兴趣不浓,出现一种“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的奇怪现象。三是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

    二、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一是在漫长的岁月中,劳动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优美朴实的民歌、地方色彩浓郁的说唱和戏曲音乐,还是绚丽多彩的民族器乐,都是先辈为我们留下来的巨大财富。二是民族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通过以聆听民族音乐、表现民族音乐和创造民族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民族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与丰富的情感,为民族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以民族音乐净化心灵和陶冶情操,养成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审美观。

    2.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中国民族音乐历史悠久,内容浩瀚,体系繁多。不论是体裁 ,还是音调、风格都是极其丰富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秀的民族音乐是我们先辈和近现代音乐人智慧的结晶,是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是创造、发展我国未来音乐不可多得的参照物,是对子孙后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教材,更是世界音乐文化宝贵的财富。

    三、怎样全面落实和实施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

    1.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1)广泛宣传。一是中国民族音乐逐步走向世界,世界地位越来越高。二是通过对民族音乐发展现状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为我们的民族音乐走向世界,为民族音乐在世界乐坛取得的辉煌成就而感到自豪,为自我对民族音乐知之甚少而感到羞愧。从而使学生建立起热爱、了解、学习和继承祖国音乐文化和为祖国音乐文化的发展而努力学习的爱国之情。

    (2)广泛学习。通过学习一些带有典型民歌风味的流行歌曲,让学生明白流行音乐离不开民歌、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的道理,使学生从心理上崇拜民族音乐,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人民音乐家施光南正是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才创作出《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正是因为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才能走向世界,

    (3)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一方面,教师应选择一些经典的民歌介绍给孩子,同时还应在课前认真而充分地备课,搜集有关民歌、民族的资料,扩充教材中民族音乐的内容。另一方面,在欣赏教学中,可以选择古今的经典名曲,利用新媒体、新技术等手段视听结合,使学生对各族民间乐曲产生强烈的共鸣,使学生在欣赏时,既能够有听的,又有看的,仿佛身临其境,兴致盎然。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增强民族自豪感。

    2.以音乐赏析为契机,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审美能力。一是民族音乐教学应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主,增强学生的感性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发现民族音乐的美,领悟民族音乐的妙,体验民族音乐的情,感受民族音乐的真,吸收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以学生自我感受为基础,启发学生展开形象的翅膀,让学生将民族音乐与自我的情感认识不断协调,在活动中自我振奋、自我感动。二是通过欣赏不同情感的民族音乐,使学生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应当有意识地选择要欣赏的曲目,由浅至深、由表及里地对学生实施教育,有效地挖掘与利用乡土教材,使学生从自己生活的区域、自己熟悉的生活中获得民族音乐的素材,更加愉悦地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

    3.创设良好的民族音乐教育氛围。从学校来讲,可利用网站、校园电视台等媒体来宣传民族音乐,传播民族音乐的知识;通过举办民歌、民族音乐演唱、演奏等比赛活动,培养学生了解知识,提高民族音乐的演唱、演奏兴趣和能力,真正实现民族音乐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素质。在家庭方面,父母要鼓励孩子学唱民歌、学习演奏民族乐器和欣赏民族音乐。在社会方面,要利用新闻媒体积极宣传民族音乐,引导人们学习、热爱民族音乐。

    4.提高音乐教师民族音乐教学的施教能力。一是音乐教师要做到自己热爱美妙的民族音乐,用自己的热情去感化学生。二是必须吃透教材,努力掌握民族音乐中的各种艺术形式与风格特征以及它们所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力争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去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三是要具有一定的民族音乐理论知识、实施民族音乐的实际能力和充满强烈的对民族音乐教育的热情和使命感。  

     总之,民族音乐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的音乐母语。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一定要全面落实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传承和发扬好我们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广泛宣传好民族音乐教育的深远意义和巨大价值。这是新时期应该做的、对得起祖先的一件大事,更是全面提高中小学民族音乐素质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金亚文 主编.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音乐课程标.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版社, 2002.

    [3]曹理,缪裴言主编. 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陈亚敏.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意义和途径.河南: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期),2004.

    [5]山峰. 关于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 中国音乐网.

     

     


    点击次数:91  发布日期:2020/1/17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