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郭娅飞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大龙小学    郭娅飞

         小学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改革课堂教学管理。新教材对课堂组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使组织教学管理与新课改接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也来说说我的看法。  

    一、重视情感教育,创设愉快环境

        学生被动学习乃至厌学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他们眼里知识是枯燥乏味的,是灰色的。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管理与教育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情感。我们有好多老师认为,只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就是尽了自己的责任,只要尽了这个责任,那么教师的行为就是正确的。其实不然,新的教材与课程不仅要求我们“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求我们努力改变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模式,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因为没有情感教育的教学与管理是没有生命力的。

        1、要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教师要善于用一颗童心来对待学生、管理学生。教育是针对人的,而且是初为人的儿童,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师只有怀着一颗童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师生才会成为真正的朋友,学校才会变成乐园,才会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目的。

        2、教师要善于用微笑赢得学生的微笑。一个慈爱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份小小的礼物,都会是学生如临春分,如淋春雨,产生积极的影响。还要善于把富有激励儿童喜欢说或听的语言来激励和启发他(她)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的语言转换成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语言,把生硬冰冷的语言变成热情的富有色彩的语言,使学生把你看做是一个知心的朋友。

    二、重视思维训练,构建开放的课堂

        1、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中要“放得开”、“收得拢”、“放得开”是指教师不怕孩子暴露问题,要善于解放孩子的身心,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效果。因为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创新的火花,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深思熟虑上的答案,不要把教材上的内容和结论强加给学生,更不要大声呵斥和辱骂;要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收得拢”是指在尊重孩子多种答案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回答出尽可能是完整的或正确的答案。

       2、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加强思维训练。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总会有一些思维上的南郭先生存在,教师可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视频、动画、文字、图片……为每一个学生构建一个多彩的立体化文本,在鼠标点击的同时,让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学生们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想象的火种被点燃了,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将外部学习动机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驱动学生的好奇心理,唤起探究和发现的心向,学习内容变得主动而丰富了。

        三、指导发现学习,创设自由发挥的空间

        我们的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它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的诞生。在新课程的教改实践中,我们应该推出许多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诗歌朗诵式、自主讨论式 、试演小品、课本剧式、外出参观式:”等构建气氛民主,便于交流和发展的开放性课堂,有利于改变教师对课堂的垄断地位,也有利于学生发现课堂以外的知识。如何创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组织管理形式,如何又使这些形式不流于形式。

      1、应提倡“三主”、“三不”的组织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以“活动”为主,不把学生限制在教室里、校园里,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以“发现”为主,不“代替”学生,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发现结果和规律,教师不做现成饭喂学生;以“鼓励”为主,不批评学生、牵者学生走。这样的课堂,少了不该有的条条框框、规矩,多了应该有的自由与宽容,多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勇气和自信,这种不拘一格的教学组织管理形式,他将激起他们创新的激情和探索的勇气,教师的劳动也会涌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课堂组织教学管理的目的也在于此。

      2、在发现中学习,这种发现就是创造。

      在发现中学习,这种发现就是一种再创造。也就是说:学生是运用人类科学发明创造的过程来重新获得知识,知识不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自己发现、探索出来的。我在教《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人教课标版)一课时,让学生用自备材料演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过程,看一看会发现什么?懂得了什么?学生积极热情高涨地投入到这种实验中,试图能发现什么。这时,你会发现:孩子的想象力比我们要丰富的多,奇妙的多,这就是创造。在学习中发现、创造,不仅是学习的方式,而且是学习的目的。教师每上一节新课,都应该给学生一个新思维的起点,一个崭新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创造的源泉形成于课堂,发展于课外,成熟于发现。

        总之,新教材所倡导的教学是一种充满智慧和挑战的教学,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可以被装满知识的容器,而是一束等待点燃的火把。这就要求我们用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手段来统筹整个教学过程,把“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思想贯穿到整个课堂组织教学中去,在组织教学管理中出效益,在组织教学管理中出质量,在组织教学管理中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点击次数:153  发布日期:2020/1/17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