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作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品格的培养 彭玲
也谈作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品格的培养
◎ 四川省广安中学实验学校 彭玲
小学作文教学是一项艰苦的拓荒积粮工程,是在小学儿童洁白心灵的沃土上播上种子,期盼着累累果实的收获。因此这不仅要努力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大力开发他们的智能因素,还要注意培养他们优良的作文心理品格;这将对于他们的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在实际作文教学中注意从一下几方面进行学生心理品格的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从生活的实际出发,适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品格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所谓自信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潜力达到自己既定的目标,相信自己有力量战胜将要发生的困难。有了自信你就会善于发挥和利用自己的心理优势,开发自己心理能量。与之相反的是自卑心理,表现为妄自菲薄,自暴自弃,对作文缺乏信心,畏难发愁,陷入一种困惑的境地却不能自拔。所以要让学生明白: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生斗争的一种强有力的武器。从不同方面培养他们对作文的兴趣,从而产生一种自我进取的信心和力量,再用实际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去打动他们,例如高尔基从没有上过学,但他勤奋努力坚持不懈地写作,成了大作家,以消除他们的自卑感,进一步增强他们作文的自信心。
二、严格要求专心训练,大力培养学生的专一性品格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一头扎进作文中,孜孜不倦而至废寝忘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专一性。我们都知道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的特点,兴趣极容易转移,表现在作文过程中的浮躁不安、找不到切入点,不知道怎么说怎么写,虽有雄心壮志,可就是静不下心来,坐不住,想入非非朝秦暮楚,见异思迁,总是自己原谅自己,自己迁就自己;从不习惯去写习作提纲,想一点,写一点;想到那里,就写到那里;拖拖拉拉,文章中心不明确,内容不丰富。不会写的字也不查字典,以致错字连篇。因此我们在利用语文课本中的爱因斯坦、张衡等对事业的专注而至成功的典型实例教育小学生,使他们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实际中我常常采用限时作文或当堂述作的方法。有针对性的严格作文时间和要求,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压力感、紧迫感,将全身心投入到作文训练中,迫使他们独立思考,专心致志的完成写作。努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独立性,及细心、专心、恒心的优良品格。
三、及时评价激励诱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进取性品格
都知道,学生作文也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脑力活动。优秀作文成果的取得,都需要作者们胸怀大志、勇于探索、不断奋斗;我们必须鼓励和倡导这种高贵的进取心和毅力。平时有不少学生总把作文看成是一种“苦役”和“受罪”,老是寻求“捷经”和“窍门”,一做作文就搬出“佳句佳段佳篇”、“读书笔记”、“优秀作文选”、移“花”接“木”,对号入座,搬抄文章开头和结尾,东拼西凑了了从事,只管完成作文任务,不管作文质量。这样就是说的别人的话,抒的别人的情,给人家当差。这样对作文严重缺乏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负责态度,懒于组稿、懒于修改,草率从事、敷衍过关。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不断向学生灌输认真写作、奋发进取的思想,作文训练做到有计划、按序列,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分项实施;努力激发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兴趣,尽力能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从而更进一步激发他们在今后的作文训练中再接再厉、不断进取;努力攀登作文水平的高峰。
四、开放思想鼓励创新,努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性品格
学生作文实际上是一种创造、思维活动,而求异性思维活动则是创造性心理品格的核心。我们知道具有求异品格的人永不满足对原有模式的运用和对教师辅导的依赖,而他便会追求独到的、有思想深度与艺术价值水平的作文的。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与求异品格相反的是随众心理,大都表现为对丰富多彩的生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看到题目不分析不揣摩,即“兴”下笔,流水文章毫无创新。但凡写到“××的一件事”,就不管是否真有其事其感,必定是生日庆典、公园浏览外出旅游之类,写到“××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必定写我的老师,我的爸爸妈妈奶奶爷爷等等;思维定势,形象单一,千篇一律,全班一格。所以我们除了在命题时注意求新、求趣、求深外,还要鼓励学生开放思想、大胆创新,“宁作野马”不作疲惫之驴。在实际练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敏捷性,认识生活的深刻性,想象联想的丰富性。诱导鼓励学生从不同的立意,不同的题材,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表达顺序,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不同的体裁等等方面去构思作文,努力培养我们的学生求异性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