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议阅读教学学法指导 张辉

    浅议阅读教学学法指导

    ◎   河南省夏邑县教研室       张辉

    随着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授之一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要求教者不能再以单调的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而应该教会学生怎么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良好习惯。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此,如何加强学法指导已成为各国教育关注的焦点之一。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的小学教育,如何进行学法指导也成为我国小学教学改革的热点课题。近几年,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认识学习规律的引导和掌握学习方法的指导进行了思考和研究,下面就谈一下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将学法指导置于思维情境中

    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加之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很难有效果。那么阅读的效果在哪儿?阅读的最终目标能不能实现?答案是否定。笔者认为只有将学法指导置于思维情景中,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在时间探索中掌握学习方法,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在实践探索中掌握学习方法。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三味书屋》一课,在理解“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一句时,我尝试通过积极的思维训练,向学生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我引导学生自己思考:1.鲁迅刻下的“坚定的信念”是什么?这个问题简单,学生很轻松地明白了“坚定的信念”就是“以后要早到!”2.鲁迅为什么要刻下“坚定的信念?”学生从这个问题引出上文中提到的鲁迅小时侯的一个生活故事,从而使学生了解鲁迅没能早到的原因。3.这个“坚定的信念”真的刻在鲁迅的心中了吗?学生需要联系下文中的“时时早,事事早”,从而加深了对这句话的理解。这样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指导学生要上下联系,整体感知,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二、从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阅读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

    在学习中及时总结回顾,把学习过程中发现的规律加以提炼,最终被自己掌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出阅读的规律,以便今后主动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在学习中总结学法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要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由于知识经验比较丰富,总结、概括能力较强,比较善于发现学习中值得推广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应该发挥好主导作用,及时发现、及时总结、及时推广适合学生运用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要将发现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自己谈理想,自己找规律,使阅读方法真正被学生主动获得,更好地指导学生平时的学习。

    三、指导学生将阅读方法运用于实践

    学习方法的掌握是一个过程,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就通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直至形成能力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时间的机会,以便他们将已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时间的学习过程中,使其在具体的实践中更好地领悟阅读方法。

    例如在阅读课上学到了阅读方法可以在课外补充读物中运用,使学生把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的阅读中,给他们一个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自己通过分析、综合,更好地掌握这些阅读方法。这样抓住教材的内容联系进行系统学习实践,揭示了规律,教会了方法,激发了兴趣,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巩固,得到了提高。

    四、进行序列训练,促进认知策略发展

    学生掌握了几种具体方法不等于学会了阅读。学会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将具体的方法整合内化,成为系统的、较完整的、灵活的认知策略。这种整合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学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它随着年级的增长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因此我们注意明确大纲对不同年级的阅读要求,通过调查了解和认真研究各年级学生的“已有基础”,总结出学生以往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的点拨下有所创新;在教师的序列指导下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阅读方法。

    例如在划分段落的教学中,学生因运用分段方法不同而产生分歧时,教师不要简单地裁判谁对谁错,或只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展示各自的思路及理由,借助讨论学会自由地和批判地思考,使学生领悟如何灵活运用学习方法的真谛。

    学法指导也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主动获得的一种可贵的精神财富。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在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人类社会已进入终身学习的社会”,让学生爱学、会学、学好,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是新世纪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担负的责任。


    点击次数:45  发布日期:2020/1/17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