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周永康: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引入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引入
    ◎ 四川省井研县研城中学 周永康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新课的引入是一堂好课的开始。它可以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的思想、思维集中到课堂上,达到诱发学习动机、兴趣、积极性的功效。
    好的新课引入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人的注意力在高度集中时,大脑皮层上的有关区域便形成了优势兴奋中心,对所注意的事物专心至致,对周围其它的因素干扰抑制力就越强,接受信息的效率比就特别高,信息的传输效率也最高,这时对事物观察得最细致,理解得最深刻,记忆得也最牢固。
    好的新课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坚定性。
    好的新课引入要起到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它能为新课的展开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学习过程,为新课的展开创设良好的条件。
    以下几种新课引入法是我在这些年的教学生涯中一些积累。  1.复习引入
    通过复习旧知识,承上启下,引入新课的学习内容。这种引入有助于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便于学生了解到新内容是旧知识的深入和提高。如讲《菱形的判定》时,可先复习其性质引入法,就能让学生在探究及掌握其判定方法时不感到生疏,利于新课的展开和知识的掌握。
    2.设疑引入
    针对所要讲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疑境,制造悬念,以引起学生的疑惑,产生求知欲而引入新课。这种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指向更为集中,他们会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但要注意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的前提下,提出学生似曾相识,但欲言而又不能的问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刺激求知的渴望。如讲“游戏的公平与不公平”,可先让学生想这样的问题:我们玩一个抛两枚硬币的游戏,规则如下:抛出两个正面——你赢1分;抛出其他结果——我赢1分;想一想这个游戏公平吗?谁赢的可能性大?这样设疑学生会怀着强烈的学习要求和欲望去探索新的知识。
    3、演示引入
    借助实物、教具、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结合讲解,自然地引入新课。有助于帮助学生感知、理解书本知识。如讲“相似图形”时,可拿两张同一底片洗出的不同尺寸的相片给学生观察,还可以利用媒体展示两张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两个动物图片,通过将一张横纵缩放一定比例后移到另一张上去认识图形的相似,这样学生在感知和理解书本知识印象更深刻,具体。再比如在探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利用教具或媒体展示两个动圆,观察它们在运动过程中它们之间有哪些不同的位置,或者展示生活中两圆位置关系几种不同的图片,并请学生把它画出来,最后归类点题,这样既能让学生印象深刻,又能让学生从而认识书本知识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4.实验引入
    实验引入法最大的特点是直观形象、生动活泼,且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便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操作而引入新知识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力、思考力,使知识引入自然,使抽象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例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要求每个学生回家用纸作一个等腰三角形并剪下,通过折叠或度量的方法探究它的性质,由此探究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观又具体,学习新知就容易了。
    5、联系实际引入
    结合新课的内容,联系实际导入新课,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联系起来,从而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深对间接经验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让学生回想平时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日出与地平线的位置关系,并请同学画出从而归纳总结,这样学生认识自然,掌握牢固,同样也能体现书本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对数学教学引入的一点心得,教无定法,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搞好了教学引入,就有了一个课堂教学良好的开端。

    点击次数:75  发布日期:2013/9/17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