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方烨: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新课程整合初探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新课程整合初探
    ◎ 贵州省盘县红果亦资孔中学 方烨
    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新课程整合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基于课堂的常规模式、基于课堂的探究协作型模式和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下面简单介绍这三种模式以及相关的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一、基于课堂的常规模式
    1、基于课堂的常规模式简介
    课堂讲解和演示仍然是一种普遍的而有效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使用的教学设计理论是“以教为主”,主要活动是教师的讲授、演示和提问。教师将教学内容直接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新内容,将它们和头脑中的原有知识观念整合起来,并通过练习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讲解和演示不一定就是被动的、机械的、记诵的。如果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好多媒体课件,可以提高知识传授的效率和效果。多媒体课件集动画、声音于一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借助计算机,演示各种静态和动态的数学过程,通过声形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2、基于课堂的常规模式方法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如下:
    (1) 创设情景
    正式讲解之前,设计一段引子,创造利于学生接受的情境。如进行简短的复习、提出能激发好奇心的问题以及进行某种演示等。
    (2)讲解新课
    通过组织、界定、比较和举例等重要方法进行有效的解释。适时呈现一段文字、一个表格、一道解题过程、一幅图片、图画或一段动画片等,来传递一定的教学信息。呈现前,说明呈现的目的、与本课的关系、要注意的事项。
    (3)保持学生的注意
    讲解和演示时,可以利用有关学习策略和动机原理来保持注意力。呈现材料时,要提示学生所要注意的对象。
    (4) 强化例题及练习设计
    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5)进行总结
    讲解和演示结束时,要组织讨论,进行归纳总结,强化学习内容。
    二、基于课堂的探究协作型模式
    1、基于课堂的探究协作型模式简介
    以学习共同体为主要载体的课堂探究协作型模式有竞争、辩论、伙伴、角色扮演等四种模式。
    (1) 竞争式协作学习模式
    两个或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或学习情景,进行竞争性学习,看谁能够首先达到教育目标。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先提出一个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或由学生自由选择竞争者,或由教师指点竞争对手,然后由开始独立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随时监看对手的问题解决情况。
    (2)辩论式协作学习模式
    协作者之间围绕给定主题,首先确定自己的观点;在一定的时间内借助虚拟图书馆或互联网查询资料,以形成自己的观点;辅导教师(或中立组)对他们的观点进行甄别,选出正方与反方,然后双方围绕主题展开辩论;辩论的进行可以由双方各自论述自己的观点,然后针对对方的观点进行辩驳;最后由辅导教师(或中立组)对双方的观点进行裁决,观点论证充分的一方获胜。
    (3)伙伴式协作学习模式
    学生有许多可供选择的学习伙伴,学生通过选择自己所学的内容,并通过网络查找正在学习同一内容的学习者,选择其中之一经双方同意结为学习伙伴,当其中一方遇到问题时,双方便相互讨论,从不同角度交换对同一问题的看法,相互帮助和提醒,直到问题解决。
    2、基于课堂的探究协作型模式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如下:
    基于课堂的探究协作型模式教学设计主要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思想进行设计。
    (1)教学目标分析
    在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目的是要从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总教学目标出发,逐步确定出各级子目标并画出它们之间的形成关系图。由形成关系图即可确定为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所需的教学内容。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目的,如前所述,是为了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由于主题包含在教学目标所需的教学内容(即知识点)之中,通过教学目标分析得出总目标与子目标的形成关系图,即意味着已经列出为达到该教学目标所需的全部知识点,据此即可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
    (2)情境创设
    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不能激发联想,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内容,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
    初中数学学科内容有着严谨结构,此时要求创设有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其中应包含许多不同情境的应用实例和有关的信息资料、以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
    (3)信息资源设计
    信息资源的设计是指:确定学习本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本主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4)自主学习设计
    自主学习设计是整个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和“随机进入教学法”等。根据所选择的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应作不同的设计:
    ① 如果是支架式教学,则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相关的概念框架。
    ② 如果是抛锚式教学,则根据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去选定某个典型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抛锚”)。然后围绕该问题展开进一步的学习:对给定问题进行假设,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计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
    ③ 如果是随机进入教学,则要创设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学习主题的多种情境,以便供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随意进入其中任一种情境去学习。
    (5)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设计协作学习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整个协作学习过程均由教师组织引导,讨论的问题皆由教师提出。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通常有两种不同情况:一是学习的主题事先已知;二是学习主题事先未知。多数的协作学习是属于第一种情况。
    (6)强化练习设计
    根据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的结果,应为学生设计出一套可供选择并有一定针对性的补充学习材料和强化练习。这类材料和练习应经过精心的挑选,即既要反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又要能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以便通过强化练习纠正原有的错误理解或片面认识,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建构。
    三、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1、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简介
    基于网络的研究型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数学科研能力,所采用的学习方式为研究型学习方式,其教学模式为提供选题——确定课题——组成课题组——实施研究——撰写报告——交流研讨——成果鉴定。

    点击次数:181  发布日期:2013/9/17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