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作文教学浅淡 刘淑芹

    作文教学浅淡

     

    ◎    辽宁省喀左县大城子镇第三小学   刘淑芹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变“老师要我写”为“我自己要写”,这是我们语文老师十分关注的问题。结合自己多年有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愿与同行商榷。

    一、从兴趣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指导学生作文,先写“兴趣文”(也称练胆文),从兴趣入手,先求完整,再求发展,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以丰富写作内容为主,提高写作兴趣,让学生以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写什么就写什么,没有条条框框。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转变为语言,把自己的口头语言转变为书面语言。老师不束缚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放开胆子去写,使之“畅所欲言”。兴趣高了,胆子大了,为写文章铺了路基。可能学生在开始作文阶段抓不住中心,句子不一定流畅。但对于那些功底薄的学生来说毕竟蹒跚地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他们很乐意地把自己经历的事情,自己的想象,推理记录下来。这样一来,他们开阔了思路,抒发了情感,只见作文易,不见作文难,解决了过去学生视作文为畏途的教学难点。

    二、从情感入手

    学生不喜欢作文,没有兴趣,甚至害怕作文,实质上就是和作文没有感情。

    “创作总根于爱”,“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情感是写作的原动力。指导学生作文,可从情感入手,让学生先写“情感文”,先求内心感受,再求真切深厚。如果学生的笔端倾注了激情,文辞就如充沛的源泉汩汩流淌,反之,犹如死水一潭,枯井一口,文思呆滞,语言干瘪。

    托尔斯泰曾说过,作家是从墨水瓶里蘸着自己的血在一滴一滴地写。学生的作文虽与作家作品不能相提并论,但从写作心理现象分析,完全是相同的。如果学生对所写的东西缺乏真切的情感,对所叙的事物,缺少内心的感受,对所议的论题,很少深切的意旨,其表达或是作装腔作势,言不由衷,或是套话连篇,人云亦云。这种现象不能不值得我们深思。

    从“情感文”入手,进而指导写作技能,因为“学生练习作文重要的是要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技能,而决不是教他们学会一种决窍,能够搜集生活,像搭七巧板那样拼凑成篇。

    三、从生活入手

    生活中蕴藏着无穷尽的写作素材,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来自对生活的观察,体验。让学生从作业堆里解脱出来,到大自然中去体验生活,积极参加各项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长见识广交际,使学生的生活得到充实。当生活充实到某种程度,便自然地要说某些话,也自然地能说某些话。叶圣陶先生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浅显地说明了这个道理。他说:“譬如孩子,熟悉了人们的眨眼,这回又看见了星的美妙闪烁,便高兴地喊道‘星在向我眨眼呢!’他运用他的观察力、想象力。使生活向着充实的路,这时候自然要倾吐这么一句话,而倾吐出来的又恰好表达了他的想像与欢喜。”由此可见,要叙述生活中的人、事、物,必须先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在认识了解的过程中,萌生出种种感想。形成了具体的思想感情,实际上,一篇作文也就初步完成了,再加上教师在适当时间予以写法点拔,一篇“生活文”也就不难成功了。

    写作素材,来源于对生活中的人、事、物进行观察。指导学生写作从“生活文”入手。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作出观察笔记,然后整理成文。在观察时,因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转移,观察事物往往停留在表面。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教给观察方法,讲求观察顺序,提倡按不同的角度观察出不同的结果。在了解事物全貌的基础上,还在指导学生观察有重点,更要进行多次观察。在写作时,哪些地方记不清楚,写时常常觉得不细致,可以继续反复观察,力求观察细微、准确。

    总之,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特别是对于差生,指导方式要因人而异。但必须以观察为基础,以思维训练为核心,注意读写结合、说写结合,观察事物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如果指导学生作文从培养兴趣入手,在“兴趣”二字上下点功夫,其结果绝不会是“缘木求鱼”,劳而无功,而是“下塘求鱼”,所获良多。

     

     

     


    点击次数:138  发布日期:2019/11/17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