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灵活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张娅妮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灵活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    陕西省渭南市实验小学    张娅妮

    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对教育领域提出的全新要求使得近些年小学教学中广泛应用到了信息技术。在基础的学科小学语文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有效提高学习积极性,使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充分提升。虽然在近年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但是在信息技术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确实存在些许的问题,因此通过科学的探究有效的将信息技术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来是我们当先应当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形象展示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存在自我控制力不强的问题,对于学习的需求也不甚了解,这就需要老师为他们找到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而现代技术多媒体的应用正是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并存、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展现出它的优势,强烈的触动了学生的感观,增强了他们对事物的感受。在视觉感受方面,利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将学习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们面前,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直观、有趣。在听觉感受方面,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融入音频、视频等内容,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感官,学生享受听觉盛宴的同时,可以潜移默化接受老师所传达的知识,帮助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课堂内容,为课堂教学开辟一片崭新的天地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鹿和狼的故事》一文中,我首先检查预习,问学生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等学生回答后,我用多媒体播放凯巴伯森林的美丽画面,并在画面的欣赏中直观理解松杉葱郁、生机勃勃等词语的意思。更重要的是,欣赏着美丽的画面,聆听着悠扬的轻音乐,孩子们就像置身于那片美丽的风景中,自然地将课文的第一句读的美丽动人,充满向往之情。然后画面一转,出现花木凋零、林地裸露、狼骸遍地、病鹿苟延残喘的画面,在强烈的对比中给学生创造出极大的震惊,从而激发学生对下文的学习欲望。学习《彩色的翅膀》课文前,考虑到学生对于边防海岛认识的局限,先放半分钟荒凉孤寂的海岛的录像,让学生通过视听去感受、认识海岛的条件艰苦,在激发兴趣的同时也为后面揭示战士们的崇高品质作好铺垫。   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进入文章情境,提升学生品悟

    语文课中的感情朗读,不是简单的把文字转换成声音,照本宣科,不在于清 晰、流利、悦耳的音和调,而在于学生进入了文章的情景,对文章有所理解、感受,有所体验,而形成的入神的音调、表情。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可以穿射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有所体验,才能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在反复朗读中提升对课文的品悟。

    如教学《世界多美呀》时,准确地理解“蓝湛湛的天空,绿茵茵的树木,碧澄澄的小河”,对学生来说是很难的!但当这些抽象的词儿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制作的精美课件所展示的画面,融合在一起时,世界的丰富多彩就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们面前了。看着这五彩的世界,读着这美丽的词儿,学生们陶醉在了其中。我说:小鸡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既高兴又惊奇,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一起美美地读一读。然后,伴着音乐,学生们进行了充分地朗读,在读中学生们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了语感,在读中受到了情感熏陶。又在教学《咏柳》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之后,我出示课前从远程教育网上下载的课件,当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展现在了学生的眼前时,学生悟到了“碧玉”比喻柳树新长出的嫩叶,写出了柳树颜色翠绿、生机勃勃的特点,让人感觉柳树的颜色很美。悟到了“绿丝绦”比喻“柳条”,写出了柳条随风飘拂,轻柔美丽、颜色翠绿的特点,让人觉得它的样子很美。也悟到了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以及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和优美,品出了精妙词语的个性特征,咀嚼出了它的神韵,在心灵上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的入情入境,学生在读的时候自然做到声情并茂。
    三、凸显能力培养,培养学生个性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科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在实现这种目标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扮演着“研发工具”的角色。
      《赶海》这篇课文,写的是暑假里“我”跟着舅舅去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为了使学生们吃透重点,我用多媒体出示舅舅带“我”来到海边赶海动画片断,分学习小组讨论:在海边,哪些事使“我”觉得很有趣呢?学生们在交流内化的过程中,互相帮助,自由争论,自主学习,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表达自己阅读的独特见解。这样的设计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达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深化感悟积累,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知识的过程,成为美文朗诵、品味赏析的过程。由于巧用信息技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阅读特长,自主施展自己的才华,使学生逐渐爱上语文课,对祖国的语言文字产生兴趣,使学生意会到语言文字的“味道”,从而创设出激励学生融合互补、敢于创新的氛围,才能最终提高他们驾御语言的能力,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
         总之,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科学、合理地整合,可以切实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他们对课堂的参与积极性,还能通过灵活的画面让复杂抽象的内容变得简单易懂。但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教师应先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文本的主要内容,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选择相应的视频资料,避免资源的浪费或“哗众取宠”现象的发生,真正达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相融合,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点击次数:72  发布日期:2019/11/17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