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岳伟
浅谈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 新疆和田县罕艾日克镇小学 岳伟
摘要:阅读理解是语文学科重要的学习任务,数学课也存在阅读理解的问题。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是解决问题和发挥数学潜能的重要前提,也是语言文字作为一种学习工具的初步体现。从数学教学的过程来看,数学阅读理解可以分为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逐层深入、相互促进,每个层次上学生都会遇到困难,在教育教学中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加强学生的元认知训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阅读理解;数学文本
阅读理解在语文课上经常出现,数学课上也存在阅读理解的问题。因为数学课不只是解决数字之间的计算问题,还存在数字文本的阅读问题,并且占有很大的比重。然而数学阅读理解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隐蔽性,所以大多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水平很不理想。本文将初步探讨数学阅读理解的四个层次及数学阅读理解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困难与对策。
一、数学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小学数学是从0,1,2,3等简单的数字开始的,随着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文字出现在数学教学中。阅读是对文字理解和加工的过程,是解决文字题和应用题的关键。从当前来看,我们教师都意识到学生的阅读水平很薄弱,有些学生面对文字题、应用题完全乱了手脚,不知从何入手。例如“4.08加上5.8乘4.9的积,和除以5,商是多少?”对于相应年级的学生来说没有不认识的字,但是要把题做出来就不那么顺利了。这就需要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不仅要会加、乘、除,还要知道他们的先后顺序。随着年级的递增,遇到的题目都需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因为它们不再像“1+1=2”那么简单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就必须重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数学阅读理解又具有其特殊性。语言表达很简洁,好多数量关系、数学符号、概念都是隐藏的,因此要提醒学生必须有意识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例如“玩具厂生产一批玩具车,第一天生产了300辆,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生产50辆,两天一共生产多少辆?”这里就存在着比较和组合两重关系,首先要根据“第二天比第一天对生产50辆”把第二天生产的辆数先算出来,再求两天一共生产多少辆。虽然只有两个条件,却包含了两层数量关系。
二、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四个层次
小学数学文本是由数学术语、简洁的语言和符号组合而成。小学数学文本的阅读理解过程可以分为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由易到难、逐层深入又相互作用。
第一、正确的理解词汇和符号。这是提高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前提。这里的词汇包括数学术语和日常用语,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例如数学中的“垂直”与日常生活在的“垂直”就有区别,所以学生在做垂线是时候经常出错。另外在数学文本中有符号的存在,要理解文本的意思就必须正确理解符号的含义。
第二、掌握词汇和符号的互译。词汇和符号的互译说白了就是把数学文本用带有符号的算式表示出来,或把已有的算式编写成文字题、应用题等。另外在这一环节,还要学会复述数学文本,就是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数学文本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是非常重要的翻译和理解过程。
第三、正确理解数学文本中存在的符号关系和数量关系。例如在一个文字题里有加、减、乘、除、括号等运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就需要理解符号关系,才能确定运算顺序。那么在解答应用题时准确、迅速的找出数量关系式则是解题的关键。
第四、构建合适的问题模型。数学文本的表达非常简洁,单单靠几个条件和问题来解题并不容易,这就需要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形成一定的框架和网络,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形成不同的问题模型,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小学数学阅读理解遇到的困难和相应的对策
不同程度的学生会遇到不同层次的问题,这需要有针对性的展开教育和指导。
1、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词汇和符号的含义,无法做到二者的互译。
对策:要求学生熟练地背诵课本上的概念、公式。在熟练背诵的基础上加以理解,这是前提更是基础。激发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因为表达和阅读是相通的,都为理解服务。要培养词汇和符号二者的互译能力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同一题,也可以根据同一算式编写不同的题目,还可以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不同的条件。
2、学生所学的知识是零散的,无法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就很难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对策:培养学生温故知新的学习态度,注重新旧知识的前后联系。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概念网络。无论用到哪个知识点都能想到连带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联系,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比例时,就应该将所学的比例知识形成一个知识框架,将所有的知识点都概括其中。这样不仅完善了知识面,也可以防止解题时的信息缺失。
3、许多学生对数学文本的阅读处于被动状态,不善于主动思考,缺乏自主钻研的品格和意识。
对策:这种现象与学生的元认知有关,在他们的大脑中缺乏自我质疑、自我评价等行为习惯。在目前,从小学数学课本就可以看出,学生接收的是现成的教学信息。例如一道应用题的例题,解题思路、方法、步骤都明明白白的写在课本上,学生根本无需质疑。其实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部分内容让学生来完成。例如可以让学生先试着给出答案,通过反复思考、反复推敲,锻炼学生时间安排、自我控制、口头表达等能力。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路解答,教师做指导和最后的点评。遇到难题,可以鼓励学生试着自己去分析,给自己多提几个“为什么”,把所学的相关知识都联系起来,逐渐使学生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质疑、自我评价的元认知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是发挥数学潜能的重要前提,同时又因为小学数学阅读理解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它的重要性绝不能被忽视。教师要根据学生遇到的不同问题给予指导,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参考书籍:
【1】小学数学教育学/汪绳祖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2002重印).
【2】刘意竹,张卫国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1994.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