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课堂授课形式 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张晓芬
丰富课堂授课形式 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桥山中学 张晓芬
初中历史为初中教学阶段一门较为重要的学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同时初中历史教学具有丰富的人文性以及文化性,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学生历史知识的系统性掌握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机械性记忆的要求较强,导致课程枯燥无味,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低下,这不利于历史教学的有效开展。本文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有效有效性进行浅显研究。
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都习惯了课堂上口头传授知识,严厉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很容易对教师产生局促不安的情绪,不敢表达自己的见解,所以只能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形成教师主动讲课,学生被动听讲的课堂形式。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这种枯燥的课堂教学形式产生厌倦感,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上课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有的学生甚至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严重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为了改变这种学习局面,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历史的学习兴趣,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有趣、符合课堂内容的历史情境,通过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来刺激学生,从而使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历史世界的神秘之处,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状况与接受知识的能力来设置相关历史问题,从回答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自主性。
例如,在讲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洋务运动一课时,我们可以这样设置:洋务运动没有挽救中国的命运,也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是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中华儿女将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资产阶级掀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那么他们是怎样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的呢?这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学生就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和强烈的自学兴趣。
二、创设有效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我们都明白一个现实:历史是不能重演的,但是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却可以让历史“重演”,那就是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著名学者韦志成先生有如下论述:1.扮演角色体会情境;2.播放音视频渲染情境;3.联系生活展现情境;4.运用实物演示情境;5.借助图画再现情境;6.锤炼语言描绘情境;7.结合实际优化情境等等,我们在教学中不妨加以尝试。
我在讲授“三顾茅庐”时,采用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的教学方式。课前找五个同学分别扮演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门童,向五个同学交代演出的内容:刘备如何三次拜访诸葛亮,张飞、关羽如何显得很不耐烦,最后刘备终于请到了诸葛亮并成就了一段佳话等。学生结合平时从广播、电视等平台中获取的相关知识自编台词,我帮助修改,同时进行简单的布景设计,学生边看演出边体会刘备为成就大业而三顾茅庐的辛苦。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引导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逐渐改变其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三、加大学生参与,培养创新能力
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处于中层次阶段,这阶段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应是培养他们创造对自己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方法和途径。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很大程度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完成。课堂教学活动要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必须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主体活动状态。只有使学生处于积极的主体状态,让学生参与其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施展其才能,才能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精力应在于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与学生一道互相探讨给学生激励与鼓舞。
例如:我在教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时,我先出示课前收集到“星火燎原”的图片,在课堂上展示,然后设问:①在中国革命星火燎原的过程中火种是怎样出现的?②星星之火是在哪里点燃的?③星星之火是如何燎原的?我通过图片和恰当的设问吸引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火种”就是南昌起义,接着让学生介绍南昌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意义。接着拓展:关于南昌起义,谁还有资料要补充?有位学生讲述起义前夕朱德设鸿门宴的故事,有位学生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南昌起义浮雕。这样不仅使学生真正融入其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又使其他学生丰富了知识,课堂成了学生创新的“主战场”学生就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创造思维被激发出来了。
总之,教师需要改变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方法,这还需要学校和学生多进行配合,只要不断丰富课堂的授课形式,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上,了解我国以及世界的变化,以古思今,对现在的行为有指导的作用。学校还应该合理的设置历史学科的考察方法,不仅仅是通过简单的笔试考核,还应该灵活的让学生可以全面的发展,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让学生素质可以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