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课程改革内涵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张瑜
领悟课程改革内涵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 陕西省大荔县教学研究室 张 瑜
我国教育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下也有了不断改革和创新,但是改革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当前高中语文教育中就存在低效率的教育,教育过程中没有进行合理的改革与创新,导致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不够理想。在我国当前的高中语文教育中存在着一些直观的问题,比如教学课堂的模式过于单一、课程讲解内容过于枯燥、课堂教学氛围不够活跃等。高中语文实际的课堂教育中,大多教学方式都是以课堂为主,所以学生在具体的语文学习中,不能够灵活地运用语文知识,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程一知半解。所以本文将就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做以下分析。
一、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高中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地提出命题,然后带领学生分析命题,学生掌握写作方向之后就进入写作过程。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而且教学模式僵化,缺乏创新,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不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受到影响,且写作能力和水平得不到切实提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写作教学受到重新定位和审视,课堂写作教学的质量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以高考作文为教学核心,写作模式套路化,学生的直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为此,高中语文教学要转变教学观念,在作文教学中更加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从而提高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和水平。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参照历年高考作文题目,适当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发挥,而不要做太多的干涉,使学生的写作思路受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有限的写作时间内,发挥出无限的潜能,创作出新颖、有深度而又不脱题的作文。
二、培养学生能力,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任何学科知识的教学都承担着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的双重任务,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做人和做事,提高学生为人处世的道德观念,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竞争会变得越来越激烈。当走出校门的学生面临做人问题时,他们应该能够更加清楚自己的选择和发展方向,不至于迷茫和彷徨。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道德观念的培养和人格品质的培养是十分关键和迫切的。语文学科应该勇敢地承担起这部分的教学任务,肩负起渗透人文教育的主要责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值得骄傲的事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知识中,将能力提高贯穿于语文训练之中,多方位、多角度地去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应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同时又受到情感的熏陶,建立自己独特的、高尚的、健康的人格品质。
三、依托学生基础,灵活运用教材资源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面对的是具有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让他们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索时,要使学生体会教材中文章的魅力,既要把教材中教学目标规定的内容合理地安排到课堂学习中,还要针对教材内容在宽度和广度上进行扩展。
例如,在《胡同文化》的教学中,学生在理解“胡同建筑”方正、网络、四合院的特点之后,才能体会到北京市民胡同文化“封闭”“忍”的精义。正是有了“胡同文化”的这一内涵,才能体会作者对于传统的“胡同文化”复杂的思想感情,通过结合作者的情感,学生品出“再见吧,北京胡同”所蕴涵着的汪曾祺特有的感情。学生在对文章进行了深入理解之后,把这种地域文化引申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寻找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建筑,研究本地人们的生活习俗,给学生提供研究的课题:茶馆文化、饮食文化、农家乐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生活中各种事物蕴含的意义,把语文课堂从学校延伸到社会生活中,促使学生把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体会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四、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内心情感
高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创新变革课程教学方法,对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行变革改良,构建以引导、启发为主的课程教学机制,使得学生在进行语文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加关注语文教材中所展现的思想情感、意蕴主旨,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高中生的内心情感,加深对高中语文教材文本内容的深层次解读[3]。同时,高中语文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环境的营造与构建给予高度重视,逐步优化课堂教学环境,积极营造宽松愉悦、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在良好环境之中可以更好的开拓思维,与教师就教材内容进行交流与表达。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也可以准确客观的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现状,完成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我有一个梦想》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资料搜集任务,主要包括马丁路德金的生平经历、黑人运动、种族歧视等,形式可以为PPT、图片、视频或者文字等等,在课堂中学生将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展示,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基本理解的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随后,教师可以开展“演讲小能手”的课堂活动,学生以演讲的形式来体会马丁路德金的精神品质,并且对其中的语言、词汇进行揣摩。最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树立自由、平等、民主的精神品质。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材在其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使得原来枯燥、单一的教学内容有了新的活力。教材中不仅仅只有课文内容,还增加了课后自主学习内容,使学生的知识面不再只局限于课本内容,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阅读课文后能有新的理解与感悟。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关键一步,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如何做好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难题,我们应该对它足够重视,并且探究更好的教学方法去应对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