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三真” 王春梅
教育需要“三真”
◎ 陕西省定边县第六小学 王春梅
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已22年,从一名学科教师到学校中层,再到现在的管理岗位;我经常会问自己,教育究竟是什么?当代教师应该具备有什么样的教育情怀、教育追求、教育精神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对教育、教学的几点粗浅的思考和感悟。
教育需要一种情怀,那就是需要几分“天真”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过的第一关,便是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教师岗位的认识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简单地说,你有没有童心和爱心?这点或许比教师掌握了多少知识来的更为重要,这是一个教师是否入职及能否胜任教师岗位的先决条件。这就是教育需要“天真”。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天真烂漫、小错不断、充满好奇的小学生。如果我们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成人的行为衡量孩子把教育当成是功利的追逐场,把教育当做纯粹的一份职业饭碗而已,或许带给孩子的是恶煞目光,斥责骂声,甚至身体体罚,那样的教育就是非人性的,非教育的,是可悲的。我们很多教师,仍然有一部分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一部分还行走在边缘地带。全国师德楷模桂贤娣老师道出他对教育的理解“教师要与孩子交真正的朋友,给学生恰如其分的爱”或许只有这样,才是真教育,才是教师应有的教育情怀,才会使教师感受到生活是快乐的,工作是阳光的。
教育需要一种态度,那就是需要几分“认真”
首先要尊重孩子,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充满差异的人,不是机械统一模式下的产品,每个孩子成绩有高低,进步有快慢,这是一种自然常态,我们要认真研究和分析每个孩子的状况,遵循发展和个性发展,综合发展和差异发展的原则,帮助、引导、都能成功“的教育哲学,而不能陷入“因为你很差,所以你要努力”的负向教育激励模式之中。其次还要尊重普遍的教育规律。教师在德育生活中,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要以生为本,忽视学生主体感受、主体地位的教育措施,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站不住脚的。教师需要认真细致的研究我们的教学、研究我们的学生、研究我们的课堂,真正确立“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星”的思想,俯下身子来看孩子,赏识每个孩子。在教育中,应该没有“随意”这个词,教师看似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却每天、每课、每时都有新的情况发生,就看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应付了,如果你是一个认真负责任的教师,那你就是用自己的一生来备课的,备的不只是课本,而是备思想、备境界、备人生。
教育需要一种精神,那就是需要几分“较真”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意义在于求真。教育更需要我们有“较真”的精神,严谨治学始终是我们做教师学术准则。我们现在的教育日益开放和多元,价值取向由单一化走向多样化,甚至少数虚无化,在这些价值观交织和博弈面前,特别是在功力和浮躁的思想影响下,我们当代教师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坚守信念,敢于应对世俗,敢于担当使命。在教学上,遵循规律,关注细节,智慧育人。在学术研究上,要有像科学家那样的探所精神,敢于质疑,敢于发表和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因此教育部门、学校、教研组、需要为教师教育学术“较真”提供舞台,创设良好环境,只有这样,教师的教育才会逐渐成为必要了。
教育是思想的,是哲学的,是生活的。做好真教育,需要学校、教师有管理和教育思想;需要教师对教育有信仰、如宗教徒对他的上帝一样;需要教师有健全人格,有深广的爱;需要教师有健全人格,有深广的爱;需要教师的一种别样的牺牲和付出。
每一个学生都是珍贵的存在,每个人都有尊严,我们教室要坚守和践行“三真”,把真爱撒给学生,是职责又是功劳,让孩子们在阳光下收获着、快乐着、幸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