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 优化教育合力 邹云霞
家校共育 优化教育合力
◎ 山东省招远市实验小学 邹云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时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对学生的教育和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构建一个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并共同发挥作用的开放的、立体的大教育环境。基于此,我们实验小学在家庭教育、家长进课堂、社会服务志愿活动、研学旅行方面实行家校共育,优化教育合力。
一、创设氛围,提高家校共育艺术
学校对家庭的联系和指导,是完成教育任务的基本条件之一。家庭教育指导首先要侧重更新家长的家庭育儿观念,帮助家长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和艺术手段进行家庭教育。在交流中沟通,在沟通中理解,在理解中共鸣,在共鸣中共进,从而达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完美统一。创造良好的家校气氛,向教师提供有关家校合作的专门训练。
1、因材施“教”。学校要求开学初的第一个月教师100%的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好不同层次家庭的关系。教师尊重学生家长,向家长全面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各方面情况,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让家长树立信心。对学生存在的缺点和问题,要与家长、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家庭和学校之间对学生的教育协调起来,并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家长座谈、电话回访等方式,对家访情况和效果进行跟踪反馈。教师根据不同的家庭制定不同的策略,在家校合作中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2、换位思考。学校要求教师在遇到问题时,首先换个角度思考,体谅作为家长的一片苦心,尽量化解家长的抱怨与疑团。读书能让人远离浮躁,追求宁静,积淀文化,丰富人生。学校通过进行教师读书会的方式,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在读书—反思—实践中,充盈理性和教育艺术,为家校和谐沟通保驾护航。
3、善于沟通。教师与家长保持双向交流,互换观点,互相尊重,互相促进,互相帮助。语言要亲切、自然、大方、简练,适时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方法。教师适时获取更多有关学生的有效信息,及时了解家长对教育的理解和期望。与不同背景下的家长交流,可以开阔视野,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相同的问题。
当然,在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同时,我们也从细微处着手,坚持家校沟通常态化,在每个班级的家长群里,班主任、任课教师经常交流学习习惯的养成方法。
二、角色互换,丰富学校课程资源
正如德国戏剧家莱辛所说:“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我校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为进一步促进家长对学校、教师工作的了解和支持,学校邀请优秀家长走进课堂。通过家长委员会发布家长进课堂通知,根据本班级学生年龄的特点组织家长踊跃报名,家委成员和班主任协助授课家长备课。从事不同职业的家长走进学校的课堂,他们根据自身的专业和特长给孩子们带来一堂堂精彩的课程。每个学期每个班级,至少一次家长进课堂。《我是小小摄影师》、《走进中草药、预防冬季感冒》、《安全用电,从我做起》《自救与急救》、《茶韵悠悠》、《走近太极》《交通安全》《健康生活,由“齿开始”》《关爱成长 法制相随》……家长们用亲切的话语、生动的例子,循循善诱地解答孩子们的问题,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与“家长老师”进行互动,一堂堂别开生面的课程,给孩子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 “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家长讲堂”,博采众长,众长慧人。教学有法,育人有痕。家长走进孩子们的课堂,共创优质学习氛围。
三、研学旅行,优化家校共育合力
“行万里路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阅人无数,行万里路后思索回顾”。行走的课堂、开放的教室,让世界变得触手可及。为进一步扩大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家长委员会联合学校次组织学生进行研学旅行。
1、三会商讨,家长为研学旅行保驾护航。
“一会”定地点。在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初期,研学基地的选择总是难以让学生和家长都满意。因此学校把每次研学的范围向家委会公开,把线路选择权交给家委会,在规定的研学范围内选择研学线路,家委会收到通知后,召开家委研学专题会议,自发设计了关于“研学去哪里”的简单的问卷,针对问卷结果,家委会及时答疑解惑。通过家委会收集家长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研学旅行开展工作,让家长有了话语权与参与权。
“二会”定方案。地点确定后,家委们积极投入研学筹备中,无论是传达信息,还是研学项目的多途径探索和分析,或是研学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总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家委对课程的大致内容、费用的详细预算等,与旅行社、研学基地进行细致沟通、开展讨论、形成方案。召开第二次专题会议将《致家长的一封信》下发,统计相关信息,筹备出行。
“三会”定出行。家委第三次专题会议最终确定研学服务单位、随行人员,针对保险、车辆进行进一步的审核,签订合同、收费缴费。在班级群里公开收费账目,做到透明化管理。及时将研学信息进行公示,促进活动的有序、规范开展。
谈到研学志愿服务,家委们很积极,他们为研学提供后勤保障,家委组织家长们当起安全员、卫生员、服务员……根据家长特长分为组织策划组、财务组、宣传组、后勤组、摄影、新闻报道组。并由特长家长对部分学生进行相应的急救常识、摄影技巧培训等,让孩子们有责任的参与到活动中来。集思广益、三会商定,攻克了研学旅行过程中的种种难关,确定了研学旅行中的家长主,为研学旅行保驾护航。
2、精挑细选,点燃研学活动精彩。
家长委员会参与研学地点的确定、方案的制定、安全预案设定,让家长更加了解学校开展研学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了解活动中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实施办法,对行研学活动起到了有力的推进作用。学校联合家委会成功组织多次研学旅行,有立足本土的家乡美---“走进双塔,探寻粉丝文化”之旅。孩子们领略了粉丝制成的整个过程,孩子们对家乡的特产粉丝有了全面的了解,对粉丝的文化历史以及生产流程等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走进淘金小镇,挖掘黄金文化”之行。学生了解了黄金生产的发展历程,探究传统黄金生产技艺与现代黄金加工流程,同时通过实践亲身感受淘金小镇特有的“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独特魅力。有走进天地的万物美---走进社区,我是社区文明少年;走进消防大队,我是小小“红门卫士”;走进春天,我和小树有个约会;走进三友庄园,走进金湖庄园,走进医药公司……有走进老区的红色美---走进台儿庄,我是红色精神传承人;走进海阳地雷展览馆,追寻红色记忆。有走进海洋的蓝色美---走进烟台鲸鲨馆,探秘鲸鲨幕后;走进蓬莱海洋极地世界,感受海洋的神秘。孩子们的研学脚步愈发豪迈,自主参与中,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家委的资源共享,优化家校共育合力,使学校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四、大手拉小手,志愿实践一起走
1、服务实践,助推孩子成长。
为践行家校共育的理念,推动孩子们的自主成长,学校积极推动大手拉小手,家长志愿者带领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孩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孩子自信心。为了让孩子们从小树立环保的公益理念,同时进一步向市民们宣传环保。家长带领孩子们走进风光秀美的龙王湖公园,进行环保公益活动,为招远国家卫生城市复检而努力。志愿工作继续推进,家委会组织开展文明好孩子进社区活动。孩子们自带环保袋及卫生用具,分工合作。清扫社区卫生死角,清理墙上的小广告,同学们锻炼动手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加强社会责任感。蔬菜有价,爱心无价, 面对瓷娃娃这个美丽而又陌生的名称,家长志愿者拉起孩子们的手,联合三友庄园、扬帆助学公益志愿者联合会共同举办蔬菜义卖活动,将蔬菜义卖所得的所有善款带给在家休养的瓷娃娃,孩子们用爱心温暖了这个冬天。家长志愿者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为学校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形象画上完美的一笔,更为学校志愿者组织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2、志愿实践,共筑平安上学路。
安全无小事,尤其是孩子们的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为了让孩子们平平安安上学,高高兴兴回家,家委会成立了家长志愿者服务队,在学校北十字路口与学校领导、教师一起值勤,护送学生安全通过十字路口。
首先,家委会建立了实小家长志愿者微信群,倡议成立“家长志愿者服务队”,每天在孩子上学的高峰期,定时定点在学校附近护送孩子们过马路。这一建议,得到了有时间、有能力、有爱心的家长们的热烈拥护,大家纷纷报名,踊跃参加家长志愿者服务队。
再次,家委会成员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与学校分管领导沟通协商后,制定出具体的值勤时间表,使每位家长明确自己值勤的时间、地点和任务。
活动得到了家委会成员的大力支持:家长为志愿者们定制了佩有实验小学校徽的家长志愿者服装和暖心的棉手套。2019年1月7日,家长志愿队正式开始在学校北十字路口,与学校的值日老师一起为孩子们的上学、放学路上安全保驾护航。
家长志愿者们的爱心付出不仅为学生搭建了一条绿色的安全通道,还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了一颗“善”的种子。家校同携手,促成合力,为孩子的行路安全共同筑起一条平安路。
教育的本质即唤醒,唤醒教师的创业热忱于创新力,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与自主力,唤醒家长的育人意识与合作力。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家校合育,成就的是每一粒种子的破土而出,是每一朵花的静静绽放,成就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也成就了一个个德艺双馨的教师。一个学校的家校合作不是一躇而就的,它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同时更需要一种持之以恒的毅力。探索家校共育,我们一直在路上,砥砺前行,静待花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