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 卢慧华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

    ◎   广西贺州市建设路小学   卢慧华

    摘要:估算,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对于只需要了解大致结果的问题及难以算出准确结果的问题,就需要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青睐。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意义及实施策略做了探讨,提出了几种常见的估算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

    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学生掌握了科学的估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对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国家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加强估算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那么,教师该如何理解估算的意义,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呢?

    一、开展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意义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估算应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来培养。因此,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养成,对于提高他们的观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具体而言,估算的意义在于: 

    (一)估算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处理实际生活问题。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估算相较于精确的称量和计算更加方便快捷,能够节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例如,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经常会去超市买东西,而计划带多少钱合适则在一定程度上考验我们的估算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估算教学,有利于让学生更好的处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估算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估算能使人体的左右脑协同发展,有利于学生对数量的全局性和概括性的认识与把握,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的整体化思想,养成整体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估算可以培养学生概括性、整体性地认识和理解计算的结果,并且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合理的判断和推理,能够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估算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

    所谓数感,就是人对数值的大小、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直接感受,它常常表现为一个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一种灵敏而强烈的直觉,并能迅速地做出判断和反应。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对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常来讲,小学生在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很难形成良好的数感,所以便需要老师在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不同数字所代表的内涵差异,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验并建立起来良好的数感。

    (四)估算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估算,虽然不需要求出精确的数值,只要估计出结果的范围,而且所用的方法仍然是加、减、乘、除的运算及有关知识,但是估算必须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判断、猜测、推理、思考和运算等等,它是多种思维方法的综合,常常先依靠直觉思维及生活常识从整体上把握目标,然后再依靠逻辑思维达到目标,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估算教学实施策略

    (一)贴近生活,感受估算价值。

    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也极为广泛。学生数学素质的核心是应用数学的能力,其主要体现在用数学的观点和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一切估算的资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开展富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变估算由“可有可无”到“无处不在”,增强他们自觉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例如:估算到超市购物需要的钱;估算一个房间的面积有多大;估计外出旅游的费用;一个体育场大约能容纳多少名观众;1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这类有关物体的质量、数量或长度的估算问题,面对这类问题,没有必要计算出准确的结果或暂时无法得出准确结果时,估算不失为一剂“良方”。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有步骤地将估算与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联系起来,逐步渗透,不断加深,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估算的乐趣,并切身体验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凸现估算应用的价值。

    (二)创设情境,强化估算意识。

    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不丰富,他们很难体会到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所以估算教学需要结合具体情境来进行。作为教师,要想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学会创设具体的情境去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估算学习中去,从而感受估算魅力,增强估算意识,使学生变“要我估”为“我要估”。例如,妈妈带钱去超市,要买洗衣液一瓶18元、毛巾一条11元、洗发水一瓶27元、苹果一袋28元,带100元够吗?这是教学中创设的生活中的一个购物情景,有的孩子看到题就拿起笔计算,花费了很多力气;而有的孩子刚读完题就有了答案,问他怎么会这么快找到答案的,方法是:把18看成20,11看成10,27看成30,28也看成30,20+10+30+30=90(元),100元钱够的。在对比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运用估算的优越性,觉得平时学的精算虽然十分有用,但有时运用估算解决问题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对于生活中“够不够”“能不能”的问题,往往不需要精确计算,只要“抓大放小”,粗略估计即可。这样既通过估算合理地解决了问题,又丰富了与数学有关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增强了他们估算的应用意识,变“被动”估算为“主动”估算。

    (三)结合教学,渗透估算的方法。

    估算虽然是一种大致的估计,但并不是凭空猜想的,那种没有根据的臆想乱猜往往与实际结果相差较大,那么如何进行估算才更具有合理性和准确性呢?这就需要教师加强估算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和量化能力的形成,具体就是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将一些估算的思想方法直接或间接地渗透给学生。常用的估算方法有:

    1.化整估算法。在进行小数的四则运算时,根据“四舍五入法”把加数、被减数、减数,因数、被除数、除数保留到整数,然后计算出大概是多少。如3.14×7.21,学生就可以根据3×7=21从而估算出它们的积大概是21左右,进而算出准确结果。

    2.数位估算法。计算整数的多位数乘、除法时,根据因数、被除数、除数的位数,估算积或商是几位数。例如,四年级教学三位数乘(除以)两位数的乘、除法时,积的位数等于两个因数位数之和或比这个和少1,商的位数等于被除数的位数减去除数的位数所得的差或比这个差多1。如:358×62,学生可以根据这一经验推出它的积是五位数。

     3.规律估算法。根据教学中的有关规律进行估算。如计算小数乘、除法时,可根据一个因数(0除外)小于1,积小于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大于1,积大于另一个因数。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的规律进行估算。这种估算的方法很适合验算一道题是否计算正确。

    4.联系实际估算法。比如动物的只数,树的棵数,人数一定是整数;飞机飞行的速度比人行走要快得多;发芽率、出勤率不可能超过100%……
        5.以小估大或以大估小法。在估算时,如果遇到数过大或过小,难以估算,就先估计单位数量,再根据单位数量估算过大(或过小)的数,即整体数。例如,估计一颗花生的重量,我们可以先估计100颗花生重多少,再除以100,就能估算出一颗花生的重量了。
       当然,估算的方法还有很多,答案也并非唯一。我们可以总结出估算的一般策略:第一,数据的简化,简化的目的是使计算变得较为容易。第二,对所得的结果进行调整。由于前面实行了“简化”,结果可能会变大或变小,因此要作出调整,使计算结果比较准确、合理。

    (四)强化训练,养成估算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碎片的时间,指导学生反复进行估算训练,指导学生养成估算的好习惯。通常老师可抓住时机,借题发挥,让学生对某一道题的答案进行估算。通过组织学生反复进行估算训练,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提升估算能力,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深入体会到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小学生的估算能力,有效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当然,估算习惯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有一个长期训练积累的过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经常给学生提供估算的机会和创设估算情境,会开发出他们无限的创意和智慧,教师也会从中收获意外的惊喜,培养学生养成估算的习惯,强化他们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让他们估算越来越准确,估算方法越来越高明。

    总之,小学数学老师在数学估算教学中,应该合理设计问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创设良好的情境,鼓励学生采取多样的、正确的估算方法,通过反复训练,指导学生养成估算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小学生的估算能力,增强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点击次数:185  发布日期:2019/10/27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