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教学中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杨雪明
浅析数学教学中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大寨九年制学校 杨雪明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展开,素质教育也越来越深入。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也逐渐成为老师们主要研究的课题。数学问题是数学创新的基础,而创新能力则是未来社会每一个社会成员赖以生存的基本品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在一定情境中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其数学认知,加强其探究动力,从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
近年来,有关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问题提出的能力的课题越来越受到各国教育界的重视。新知识的获得—数学知识的获得为基础,数学问题做为数学的灵魂,越来越凸显出它的地位和意义。数学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数学问题提出的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发展的必须的思想方法和技能,以及用于探究的学习精神。
一、问题及问题提出
问题,意为“要求解答的题目”,或“需要研究解决的疑难和矛盾”等,数学问题,特指用数学语言描述的问题。它由条件、运算和目标等信息组成。数学最初源于客观世界和生活实践,然而随着数学理论的不断丰富与发展,其自身越来越成为数学问题的重要来源。提出问题指通过对情境的探究产生新问题或解决问题过程中对问题的再阐述。分析问题情境—质疑发现问题—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美国数学教育家希尔佛把提出数学问题分为3种情况:根据数学情境提出问题,在解决给定问题的过程中提出数学问题,改变给定问题的限定条件——“挑战已知”,也是产生新问题的方式,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变式提出问题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问题的再阐述等;解决问题之后的反思与回顾,提出问题。
二、影响中学生问题提出能力培养的因素
2.1学生自身的数学认知结构对于提高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作用。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数学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所谓数学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额数学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深度、广度,结合着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联想等认知特点,组成了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而由于个体在理解、感觉、知觉等认知方面的差异,学生在认知结构上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性和个人色彩。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当学习者面对新问题时,首先要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找到与其相关或者相近的知识以获得对知识或问题的初步同化。因此,应当努力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始终保持一个清晰地状态,形成一个网络式的节点连接的结构,便于知识的即使激活与传递至相关的结点。反之,若是学生没有注意知识的储存,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形成有效的知识网络,那么在面对新问题的时候,便很难及时,有效的调出相关知识内容,从而明确问题;当学生无法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结,进一步是知识系统化,便无法形成问题意识,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2.2态度对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
态度是个体对待特定对象(人、观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蕴含着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研究表明,学习态度影响着学习效率,还决定着是学还是不学,以及学习的行为方式。有这样一个实验案例:在实验中,有个被试者没有听明白实验的要求,他就一遍又一遍地大声朗读8个无意义音节,读了46遍,当主试者问他,能否背诵时,他连一个音节也不会背。当他搞清楚要求后,以积极地态度进行学习,仅读了几遍,就达到了实验的要求。美国著名的希尔教授说:“造就人类的成就,除了能力外,还有一种催化剂,就是态度。当我们的态度正确时,能力便能发挥到极致,自然也就有好成绩出现。”所以,个体对于提出数学问题的观点,态度和价值观与其能否作出提出问题的外显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研究表明,认为“提不出问题的学生不是一个学习好的学生”、“提出问题对于学好数学非常重要”的学生更多地表现出提出问题的行为。
三、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策略
3.1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中,首先把“问题”当作教学的出发点,教师要以问题的提出展开教学,学生要以问题开始思考。通过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进行教学,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理解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应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想象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应该由教师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并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实现。启发的作用,一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思考,二是帮助学生有效地选择思考方向。
3.2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问题策略。
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需要老师长期加以引导才能形成,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老师要注意以下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想问。(2)营造民主氛围,培养自信心,使学生敢问。有了问题意识后,应不断地从不同的方面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3)多方引导,开阔学生思维,使学生善问。(4)积极评价,体验成就感,使学生乐问。
总之,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中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要同素质教育相结合,运用科学的方法正确处理数学教学遇到的问题,通过分析找到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进而全面的提高学生问题提出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平安,呼唤问题意识【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1(5).
【2】沈培群.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J】,教学与管理.20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