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李爱芳

    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华州街道办育英中心小学       李爱芳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教师串讲串问,忽视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语言、领悟情感、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语文课是一种灵动的语言课堂,是豪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情境教学法的采用,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其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一本教材,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其丰富有趣的内容,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动人的情意,宽阔感人的意境,以及耐人寻味的哲理,使语文教学变为具有魅力的、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因此,教学过程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

    一、创设对话情景,调动学习兴趣

    因势利导创设对话教学情境,成功架构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通畅、生动、积极的“对话平台”,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的感悟、内化与迁移,是每个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重要命题──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即对话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本内涵与表达特点,从而实现教师、学生、文本有效对话,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身心受到美的陶冶,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在导入《窃读记》时,我创设了这样的对话情境:同学们,如果把自己比作某种动物,你会把自己比作什么动物,请说明理由。学生马上就被这个奇特而带有童趣的问题给吸引住了,产生了强烈的“对话”欲望,畅所欲言,纷纷介绍自己的特点。之后我顺势导入:“有一个和大家同龄的美丽小姑娘却把自己比作了一匹贪婪的恶狼,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在《窃读记》寻找答案……”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们兴奋地阅读课文,自觉与文本“对话”,从而很快从字里行间品悟出林海音的这份贪婪源于对读书的渴望,她这份求知若渴的情怀深深感动了每个学生。最后,在学完这一课,让学生谈感悟时,引导学生“跨越时空”对林海音说几句心里话。学生放开思维,说得淋漓畅快。
    二、创设质疑情境,促进学生思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生质疑问难,本身就蕴含着创新的火花,也是创新的起点。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所以,创造思维是从长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中逐渐形成的。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很少主动参与,缺少自我意识,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学生是教的主人,教是为学生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由学生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个性。    

    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时,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读了这个课题,你会想些什么?话音刚落,孩子们就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我想知道雪地上有哪些画家?”有的说:“我想知道他们画了些什么?”有的说:“我想知道他们用什么工具画画?”有的说:“我想知道是谁画得最好?”有的说:“我想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到雪地上来画画?”……我看到学生的求知欲很强,便用激励的口吻对学生说:“小朋友们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课文,一起找找答案吧!”学生有了要想解决的问题,学习兴趣格外浓厚,都捧起了书,专心致志地读了起来。经过学习,学生纷纷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在交流中,有的学生说:“老师,我通过学习,知道了我刚才提出的问题,这篇课文是写……”,有的学生说:“老师,我通过读书,不仅解决了我自己提出的问题,还知道某某同学提出的问题……”由此,我深刻的体会到以往的教学,课堂上的问题是教师提出来的。老师的提问都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思考的机会,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提问,自主学习,以学定教,学生学习的气氛很浓厚,积极性很高,使学生能自主探究学习。

    三、创设想象情景,拓展学生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科学巨匠爱因斯但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教师制作教学课件时,可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等融为一体,又将影视艺术中时空跳跃、时间倒置、蒙太奇等手法,当如此新奇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时,学生很容易引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如《嫦娥奔月》第二课时,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用课件呈现《嫦娥奔月》视频,让小组合作,改编故事结尾。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想象,有的小组让嫦娥可以找玉皇大帝赐予仙丹,可以返回人间。有的小组让后羿昆仑山上的西王母再赐一颗仙丹,让后羿也可以升天去看嫦娥等等。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改编的故事结尾,把这个让人感到分离的悲凉与痛苦的故事变得更美好。在此案例中,笔者创设视频情境,引起大家的同情,学生们畅所欲言,让思维在碰撞中闪耀火花,都体会到了嫦娥的善良,后羿和嫦娥离开后生活的艰辛以及相思之苦,发挥丰富的想象,为故事改编了N个美好的结局。

    总之,对于情境教学法的优化,需要从课程实践的总体上来建立教学任务;引入联系性教学思路,让学科教学能够从学生的认知及教材内外建立关联;把握课程设置的综合性,从教学手法和教学艺术上灵活处理好教育问题;通过对各类教学方案的比较与评定,选择较佳的促进教学整体效率的方法。同时,情境教学法的优化要求教师加强对自身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对于情境中的辅助手段的运用,要从情境创设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上,实现情境的优化。

     

     

     


    点击次数:177  发布日期:2019/10/27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