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韩雪梅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 陕西省定边县第六小学 韩雪梅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有疑问才能打破头脑中的的平静,激起思维活动的波澜。学生若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主动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有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然后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让学生想问、敢问、会问、善问,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成为当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现状
1.小学生问题意识欠缺。
许多学生不懂得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长期以来,学生总是被动地学习,以至于不善于思考,思维僵化,问题意识淡薄。还有的学生觉得无疑可问。
2.教师对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认识不够。
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问题就是让学生提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也会让学生就某个内容提出问题,但这些问题会被搁置在一边,教师仍然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教学的最终结果是用传授的知识完全消灭问题,而不是在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更广泛、更深刻的问题。
二、培养的方法及策略
(一)尊重孩子的问题意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提出问题可以说是思维活动的更高境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生正处在孩童时期,大千世界对于他们到处充满着未知,也给他们带来无限的好奇。瓦特对于开水冲起壶盖产生好奇,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动力时代;伽俐略出于好奇,在比萨教堂发现“摆的等时性原理”;牛顿对苹果落地现象产生好奇,奠定了力学的基石。可见好奇心,对于创造才能的发展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1.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引导,要让孩子在尊重、信任、引导中树立信心,保持一颗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的心。
2.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地探索、研究,获得学习的快乐,同时也获取知识的成就感。
3.利用讨论、交流,激发好奇心。分组讨论、共同交流,在讨论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在交流中满足其好奇心。
4.引导实践,激发好奇心。实践表明,人们对亲身参与的事情,往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供挑战性学习任务,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
教学中,只有联系生活实际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实际,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大的思考空间,给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思考内容,促使学生结合实际进行探究。
提问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难能可贵的能力。教师要营造氛围,让学生敢问。当学生还未养成提问的习惯或者所学的知识较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进行讨论,在小组内提问题。另外,教师也可以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模仿老师提问。提问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就可以在教学中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质疑、自我展示。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抓典型、树榜样的办法,通过开展“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等活动,在学生中形成良好风气,使学生由被动提问逐步转向主动提问,并养成习惯。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头脑中只有存在问题,才会有求知的愿望和要求,才会主动学习知识。知识的活动对于他才有意义。问题是学习的纽带,它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善于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求知识的生动表现。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取之所需,求知欲强,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兴趣高,学习效率才会高。我们每位教师,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工作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论是有价值的,还是无价值的,都要予以重视,还要给以及时、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特别要予于保护和培养他们可贵的好奇心和值得鼓励的问题意识。这是新课改所要求的,也是新的时代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所需要的。
总之,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提问,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教师应给孩子一双充满探索欲望的眼睛,让他们以地理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体验生活的乐趣。在学生学习的舞台上设置广阔的空间,使他们主动观察、提出问题、合作探索,成为舞台的主角,教师要用热情的微笑、耐心的等待、巧妙的指点、热烈的掌声,促进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由“不想问” 、“懒于问” 到“勤问”、“善问” “乐问”,从中体验到“提问”的快乐与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