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李烨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   贵州省余庆县敖溪中学   李 烨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与动力。教育的目的是发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造就大批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教育;启迪;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发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造就大批的创新人才。为此,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营造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环境。

    一、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呆板的教育制度。”因此,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对创新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在教育观念上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要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会学习和创造的能力为主;二是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培养其创新素质。三是教师要有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

    二、采用创造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所谓创造性教学就是指在教学中把握创造活动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来吸收已有的文化成果,探索某些未知问题的各种教学方法,如:

    1、潜科学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创造活动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来吸收已有的文化成果,探索某些未知问题的各种教学方法。

    2、内容不完全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中不把全部内容和盘托出,而是有意识地制造一定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可能的结论。

    3、社会探究法。由教师提出源于社会的某个问题,然后由学生开展调查,提出假设搜集证据,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整理,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结论。

    4、多角度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中就一个问题多指向、多角度的讲解和启发学生思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此外,还有问题教学法、智力激励法、局部探求法、发展问题教学法等。面对众多优秀先进的教学方法,只要选取得当,一定会在培养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过程中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江泽民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己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为此,在教学管理上,要变硬性管理为弹性管理,严格与宽松相结合,从注重过程管理到注重目标管理,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从而使其创造性得以发展。要引导学生广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科学奥秘的精神,激励学生的创新激情,锻炼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还应该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的创新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勇于创新、善于创造的新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只有彻底转变教育观念,注重改革传统教学方法,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氛围,才能培养出一代具有良好创新素质的创造型人才。


    点击次数:54  发布日期:2019/10/27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