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让学生学会赏识、学会爱 张勤

    让学生学会赏识、学会爱

    ◎    广西北海三中  张勤

    赏识教育是针对家长、教师而言的,是一种心态的教育。赏识教育抓住了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欣赏。赏识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它从本质上来说更是一种接近生命、亲近生命的理念。强调生命成长的终极目标是幸福,成长过程的最佳状态是快乐。教育学生成长一个人。试想,当我们教师用赏识的眼光对人、对事。赏识就成了工作的催化剂,生活的润滑剂。那么我们能不能也让学生拥有这种积极的心态、这种丰富的精神粮食呢?人的内心深处是渴望被关爱的,学会赏识也就学会了爱,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学会常识、学会爱呢?爱自己、爱他人、爱家庭、爱自然事物,这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与已和,与人和,与万物和”吗?本人试着用这样的理解,在班主任工作中开展一些活动,帮助学生注重自我成长,塑造健全的人格,引导班集体健康地发展。

    活动一:赏识自己,自信进取

    在一次美国耶鲁大学的入学典礼上,校长向全体师生隆重推荐了一名新生,她的特长是:擅长做苹果饼。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学生聪明而真诚,而校长则是有独特的教育眼光。细化自己的特稀薄,显示出一种真诚和拙朴,同时了是一种自信。有些特长虽然不伟大,不高贵,但是它照样可以让人享受一生。细化它们,并张扬它们,自信便一点一滴渗透出来。成功学大师拿破华仑·希尔曾说:“信心是生命的力量;信心是奇迹;信心是创立事业之本。”酚在班级中推行常识思想的第一步是让学生常识自己,强化自信心。具体做法是让学生象“擅长做苹果饼”的耶鲁学生那样细化自己的特长,并在班上交流,举行了一次“特长展示会”。会上有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作品:如摄影归照片、画画、书作法作品、手工制作品;有的现场表演自己的特长:如朗诵、唱歌、跳舞;有的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有的学生说自己的特长是包饺子;有的学生说自己的特长是能吃;……林林种种,个个满怀激情,真是一场微型机勃勃的热爱生命的信心展示会。赏识自己,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体验,使学生注重自我成长、克服心中阴影、塑造健全的人格,是引导学生走向自我教育、自我成功的开端。

    活动二:赏识他人,尊重借鉴

    南部非洲的巴贝姆巴族至今保持这样的优良习俗,部落中有人犯了错误,族长便让其公开亮相,其他人则将团团围住,然后从最年长的人开始发言,依次说出这个犯错的人曾经做过哪些善事,哪些好事,整个“赞美”、仪式持续到所有的族人都将下面的评语说完为止。最后人们载歌载舞,用隆重而热烈的礼仪庆贺犯错人改过自新。脱胎换骨。实事求是的赏识,就像一剂良药,能鼓舞信心,点燃正气,可谓“赏识如药”。

    赏识教育是一种心态的教育,其外在表现为对人、对事有积极的态度。陶行知说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中人,而不是人上人,人下人,更不是人外人。引导学生用赏识的眼睛看待他所在的集体中的每个人,学会理解、尊重,懂得欣赏他人的优点并借鉴学习。具体做法是开展诸如“说说他有多好”的活动,让学生置身于相互赏识、相互尊重、相互依赖的氛围,心灵深处的向真、向美、向善的渴望就能激发。

    活动三:赏识家庭,汲取力量

    有句古话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幸福,家庭中没有幸福是不可能的。在英国的约克、小镇上每人爱的幸福事,其中奥尔加与贝基家幸福的理由是:他们家的小狗托比又长了1磅!

    家是每个人的生长、生活之所,家是每个人一生的学校。歌德曾说:“不论是国王还是农夫,谁在家里找到了安乐,谁就是最幸福的人。”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最关键的因素。 赏识自己的家庭,体会家庭幸福是家庭教育的开端。鉴于目前一些学生的家庭状况:离婚越来越高,不少学生在父母离异缺乏健康的沟通交流,等等都会使学生的家庭意识冷漠,对学生的身成长不利。引导学生赏识自己的家庭,赏识父母,尊重父母,汲取家庭的力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家庭中,学会倾听,学会分担,学会理解,与父母有良好的沟通,体会家庭快乐,感受家庭的力量。这样不仅让家庭关系和谐融洽,也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培养与人相处的能力。先是在家里,然后在学校,将来在工作上、社会中自信勇敢地正视和处理各种事情。当然,沟通是双方的,良好的家庭沟通,也需要其它成员都有正确的认识。

    在学生中推行赏识思想时,要让学生注意两个问题。第一:赏识要适度。赏识不等于一味表扬或“藏拙”,否则,久而久之会变得乏味,没有价值。赏识关键于双方形成坦诚、关怀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并用发展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对方,使双方提高自我反省能力,激发内心深外强烈的向真、向善、向美的欲望。第二:赏识要与惩罚并存。我国古训“棍棒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并不是全无道理。特别是品德上的教育,适当的惩罚是心要,因为赏识不是万能的。

    得到别人的赏识是快乐的,给予别人快乐是幸福的。让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会赏识,学会爱。

     

    参考文献:

    《每个父母都应该知道的36个规律》  林格主编  同惦出版社

    《卡尔·威特的100个教理念》 肖祥剑编著 中国档案出版社

    《赏识你的孩子》  周泓著

    《读者》杂志     2003.23、 2004.14

     


    点击次数:69  发布日期:2019/8/12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