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姜有奎
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 四川省广元中学 姜有奎
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素养,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提升。但是,由于高中化学理性计算的要求较高,学生高中化学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推进德育教育的效果不明显,无法达到教学大纲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高中化学;渗透;德育教育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素养,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提升。但是,由于高中化学理性计算的要求较高,学生高中化学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推进德育教育的效果不明显,无法达到教学大纲的预期目标。在本文中,编者将结合高中化学严谨教学的特色,提出自己关于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几点教学措施建议,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一、利用分组教学模式,形成化学学习小组,提升学生团结协作素养
德育教育追求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组合作教学能够放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推进学生的德育素养发展。高中化学有其特有的教学要求,化学方程式的编写及运用,化学实验的步骤等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许多学生出于高中化学难度考虑,会对高中化学丧失学习积极性,导致高中化学课堂处于情绪低迷的状况中。高中化学教学采用分组教学模式能集合学生相互影响的作用,提升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例如高中化学教师在讲解优先氧化原理时,部分学生无法分辨物质的还原性强度则无法推进原理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可以在班级内挑选化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小组长,组成若干小组,让小组长帮助组内成员学习物质在溶液中的还原性。小组长在帮助组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反复学习优先氧化原理,还需要不断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述能力,组员在组长的带动下也能获得更加细致的辅导,提升学习效率。发挥学生的积极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团结合作素养的发展,有效推进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发展。
二、举办章节性化学竞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有机渗透德育教育
高中化学的学习需要大量的计算,配平化学方程式也需要不断的训练才能熟练掌握。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利用化学的计算量大的特点,举办章节性化学竞赛。竞赛形式能够激发高中学生不服输的性格特色,提升学生对化学课堂的参与度。同时,化学竞赛能够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点有充分的训练,开拓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进步。
例如教师在讲解溶液浓度的计算公式时,由于其计算复杂出错概率大。教师可以收集历年高考真题,组成一套专属于溶液浓度计算的化学竞赛,对于竞赛前几名给与相应奖励,高中学生长时间的课程学习容易产生抵抗课堂的消极情绪,竞赛能够有效缓解学生固定的思维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编者的实践证明,学生对溶液计算的掌握程度会随着参与化学竞赛的难度的增加而增加,学生参与化学竞赛的积极性也相对较高,化学竞赛开拓了学生思维,能够有效帮助学生高中化学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带领学生参观化学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高中化学教学不能局限在课本教学中,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从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层面出发。每年的化学领域都会出现一批先进分子,他们对于化学有专业且深度研究,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一些有意的化学项目,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通过较为专业的化学知识引导,学生对于高中化学的学习会更加充满信心,能够提升学生高中化学的教学效率。
例如部分省会城市每年会有相关的高中化学创新大赛,如“全国高中生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竞赛”,进入决赛的团队不仅化学知识牢固,其项目也会具有较高的创新参考价值,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相应比赛的决赛,浏览一些优秀的化学创新项目,在观摩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化学创新思维。同时,高中化学教师可以邀请一些在化学领域具有一定成就的教师或学生到校宣讲,利用系统的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
高中化学的教学寻求一丝不苟,对于实验器皿、实验溶液的运用教学需要保持高度警惕,微小的偏差可能会对化学实验产生巨大消极影响。德育教育注重塑造学生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并不是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必须完全转变教学方式,高中化学教学需要尊重化学学科固有的教学特色,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小型的化学学习小组的模式,凝聚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素养;积极举办章节性化学竞赛,巩固学生的化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擅于激发学生的化学创新意识,引领学生参观相应的化学创新展览,培养学生的出现思维。
参考文献:
①张阳阳.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德育教育的渗透【J】. 学周刊:上旬, 2018.
②熊秋良.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 好家长, 2018(39):2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