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刘林青

    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双莲初级中学  刘林青

    摘要: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学习科学的必要手段。由于生物实验的直观性,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乐于学习。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初中生物教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地位与作用

    作为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学习科学的必要手段,生物实验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直观形象地实现对生物体的深层次的认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生命的独特性,发现生命活动的规律。同时,由于生物实验的直观性,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快乐中进行学习、乐于学习。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初中生物教学的教学效果。

    一、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地位

    (一)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的基本内容。

    作为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环节,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是引导学生探究的一种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光要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学生基本动手能力的培养。不能把做实验变成讲实验,实验课要开全开足,教会学生动手实验,更能使学生加深对生物课程的理解。

    (二)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的基本方法。由于实验具有直观明了的特点,可以将一些复杂的现象经过简单的实验处理后,事物的条理性会更加的突出。在课堂上,实验的方法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讲授的内容有积极的意义,更容易使学生找到事物的规律。

    (三)实验是检验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的有效途径。

    有的生物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单靠老师的语言讲述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可以将枯燥的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在思想放松、心情愉悦的情况下自主地学习,更容易接受和巩固相关知识。

    二、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一)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只有充分认识生物实验教学的目的,学生才能从根本上了解生物实验,引发学习兴趣,提升生物实验教学效果。初中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好奇心强,但又缺乏对实验的认识。有些学生感觉实验课比较好玩,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科学的学习态度,加上生物实验在课程中所占比例较低,所以往往引不起学生的重视,这些现象给生物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一些困难。所以,在生物实验课前,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实验的目的所在,更要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做解剖青蛙的演示实验时,可以提出这样的思考问题:青蛙生活在什么地方?它有哪些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首先通过播放青蛙的生活录像,让学生在观看录像中了解青蛙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等特点,然后让学生在解剖青蛙演示中细心观察青蛙的内部结构,并通过手摸、吹气等,把结构与功能联系起来,解答课前提出的问题。同时运用实物投影仪,把青蛙的部分器官投影在银幕上,让学生细加观察、研究。通过观察、动手、动脑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后教师利用投影把学生的结论归纳起来,展现在大家的眼前。在整节课中,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学生精神愉快,乐不知疲,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是实验教学的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教师不可替代。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也可示范引领,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让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积极思考,主动记下实验过程和现象。例如我在设计“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教学前,取一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4小时。目的是使叶片中积累的淀粉等有机物消耗掉,避免其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用黑纸片将几片叶片正反两面都夹紧,其他的叶片不夹黑纸片,然后将这盆天竺葵放到阳光下照射3-4小时。让学生剪下遮光处理的叶片,去掉纸片,浸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的绿色完全褪去。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放入培养皿中,滴加碘酒。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特别注意从叶片的脱色到滴加碘液的观察。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针对这一实验的现象和操作步骤,向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你们能得到什么结论?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深入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生物是一门比较注重实践能力的特殊学科,生物实验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教师教育学生实验必须动手,实验必须动脑,二者缺一不可。加强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训练,把技能训练和研究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引领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实验研究活动之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生物实验中,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以及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对学生而言,都是一种创新的实验活动。特别是课外实验,要求学生不拘泥于书本中的知识,不迷信,不墨守成规,并且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判断力,独立思考,大胆探求,独具匠心。并且提出自己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因此,课外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特性与特长的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效果。学生亲自动手,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操作疑问,通过不断地检验练习,由不熟练到熟练,获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生物课外实验的进行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生物学常识,也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书本知识融入生活中。如,在学习“植物营养繁殖”时,教师特意组织学生课外进行种植马铃薯、柳树扦插以及草莓压条栽培的实验,可让每个学生依据自身的爱好以及条件来挑选其中的一项来进行实验。这样,学生在课外能够融入大自然,并且向爸爸妈妈学习,向有经验的农民进行请教,在天然的实验田当中大胆地求证课本上的知识,不断地探究生物的奇特性,既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和办法,又领会到了劳作的趣味,并且深刻地认识到生物学与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同时通过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

    (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尽量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对各种想法、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在进行生物实验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启发与引导,要善于鼓励学生使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探究思考。例如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事先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分别给各个小组发放实验道具。教师再提出以下问题:1.紫色的洋葱对本次实验有什么作用? 2.质壁分离的条件有哪些……接下来再要求各个小组的学生进行合作实验,思考并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这些问题,最后要求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学生在进行合作实验的过程中,积极性都非常高,对于实验中的各种现象也都非常感兴趣,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小组中的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小组长将组员的观点进行整理、归纳并总结。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还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与合作意识。

    总之,生物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我们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极力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实验环境,为他们营造亲身实践、亲手操作、亲身感受与体会、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切实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点击次数:198  发布日期:2019/8/12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