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原青
浅谈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 山东省招远市齐山镇下林庄完全小学 原 青
国家教育部提出有关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学生课业的负担,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效益是目前我们基础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的文件精神后,教育改革的劲风席卷全国各地,教育转轨已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如何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这是每一位教师势在当前应该要解决的问题。“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是当代教育的人文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我主动发展。它体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的。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就培养能力而言,自主学习是发展潜能的桥梁;从教育实践来说,自主学习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呢?我认为首先应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种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小学生如果没有愉快的学习环境,就不会有主动学习的情绪和高质量的学习效果。因此,创设愉快、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想学、愿学、爱学的强烈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获知,这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常有新鲜之感。适当地运用各种电化教学和培养观察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认真思考,口叙图画的题意,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能力,既能启发思考,又能提高学生的感知认知、想象、思维逻辑能力,既能启发思考,又能提高学习兴趣。还充分的利用教具,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印象。教师还要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情绪状态,善于引导和驾驭学生的情绪。通过运用各种恰当的手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使他们经常处于积极的、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学习也至关重要。
再次,成功的体验也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辛勤的劳动,获得了成绩,就会对学习产生莫大的兴趣。所以,我在教学中制定的教学目标总是注重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的问题或练习难度注意适当,经常提倡一题多解,使大多数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完成作业,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于一部分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我也努力发现他们回答正确的知识部分,并且充分加以肯定他们的成绩,使他们也能经常获得成功的体会。教师还应积极组织各种丰富的内容和活泼的形式的课外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减轻学生负担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道金大门,有了它我们就能轻松地迈进素质教育的这道门槛。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因此,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提倡“童言无忌”,提倡儿童“思维无禁区”,让儿童畅所欲言,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想象驰骋,感情激荡,思路纵横,乃至异想天开,自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引发创造的潜质。
精心设计好导语,课始就吊起胃口。一堂课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一席好的导语尤为关键。据说魏书生上课前,先让学生猜一猜今天上哪篇课文,为的是激发一下兴趣。另外,开展一些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特点,竞赛时往往处于紧张、兴奋的心理状态,能高效地进行知识传递和吸收。还有,建立激励评价机制。激励性的评价,能给学生以帮助,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
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持久保持下去,关键还在于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存在“你一说我就明白,可一做题就糊涂”的毛病,问题在于教师没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的课堂只有充满乐趣,在教师精妙的引导下,有启思有质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好学乐学善学。
传统的语文课堂是以示范、讲解为主要教学方式。在客观上形成了学生被动式接受,因此课堂中几乎看不到猜想、实验观察、推理等探究活动。新课程标准从学生求参与的心理需要出发,尽可能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从教学中悟出三点做法:
1、合理创设情境,让学生乐学。
从一些高质量的教学观摩课中可以看出,合理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了学习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唤醒了学生的认识系统、拓展了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创设情境的种类很多,比如有问题情境、合作情境、操作情境、开放实践情境等,而创设情境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如:故事情境、生活情境、比赛情境、游戏情境、操作情境等。总之,创设的情境应是学生较为熟悉或能够理解的生活实例或数学材料。创设的情境只有让学生心里产生疑团,内心发生需要时才是成功的。
2、把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研学。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它要求教师树立强烈的学生主体意识,把学习的权利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多种活动,在所学中获取知识。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不能简单地以成人眼光对学生的解答作出判断,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问题是怎么提出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结论是如何归纳得到的,提供学生主动参与、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3、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善学。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力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4、在教学态度上要尊重学生。
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的爱,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更为重要,只有把自己的心血,才智,和激情凝聚在对学生的爱之中,才能塑造孩子的心灵。特别是刚入校的新生,他们对学校充满好奇,对教师充满敬畏,对学习充满激情。此时,他们犹如一张白纸,充满憧憬来到我们面前。他们并不真正理解学习的重要性,他们更多的是一种感觉。一进课堂,他们的感觉更多的集中在教师身上,他们感到教师和蔼可亲,待他们很好,很爱他们,他们就愿意和教师一起学习。教师必须用对孩子们的爱,引发孩子对“亲情”的感觉。例如,一个轻轻的微笑 ,一句亲切的问候,“你是个很有潜力的孩子”……这些都会使他们感受到鼓励和关怀的喜悦。 有位老教师曾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里,他便学会关爱别人。所以,只有教师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爱老师,尊重教师。学生会因为喜欢你这位教师,而喜欢你所教的课,并由此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上述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的教学,只有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