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三多”训练 提高语文素养 汤建兵
加强“三多”训练 提高语文素养
◎ 湖北省郧西县城关镇东方小学 汤建兵
语文是基础教育中全面落实素质的学科,其本质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如何,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综合地表现出来。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多读、多写、多思的训练,扎实语文基本功,切实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多“读”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说明了读背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中,读是语文训练最常用最重要的手段,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可通过朗读获得感知。初步读准、读通词与句,了解大意,有个轮廓印象,这是初读,也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第二步,深入读,即在初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读、朗读、默读、浏览读、个人读,指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等,让学生在读的实践中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揣摩作者蕴含的情趣和意旨,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语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等。即“其义自见”了。如《瀑布》一文,我在指导阅读时,让学生抓住关键字眼突出“浪、风、青山、白银、屏、如烟、如雾、如尘”等,读出文中高昂、急速、惊异、舒缓等不同的语气,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瀑布的壮观,祖国山河的美丽,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第三步精读、细读,回归整体,训练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和评断能力等,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吸取课文中丰富的“营养”。
多“写”
经验之谈:“只读不写眼高手低,多读多写眼高手也高。”徐特立老先生也讲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充分说明“多写”是语言文字训练的重点所在。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军任翕张。”课堂教学中不仅重视学生动口,而且重视学生动手。我平时在语文教学中,有读必有写,这已形成了“规矩”,养成了习惯。譬如,我在教学中一开始范读课文时,学生就会自觉的拿起笔来,对语气重的地方,学生就会自动的勾划出来;对于重复读的词语,学生就会自动记在读书笔记本上;对于反复读的句段,学生就会自动抄写在笔记本上,然后背下来……还有在课堂上的组词造句,片段练习等,使学生勤于动手,乐于动手,不断提高写的能力。
多“思”
孔子讲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即学思必须结合。经验也告诉我们,思维是培养和提高语文能力重要的一点。心理学家说启发就是一种联想活动,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运用点拨启发式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多思、善思、乐思,开动脑筋,打开思路,挖掘潜能使他们思维快速发展。怎样才能够引导学生多思,善思,乐思?这取决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我认为:提问要创设提问情境,问题要能够促使学生思考,诱发出学生的探究行为;问题要准确,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问题要灵活运用各种形式,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及年龄特点等。如教学《去年的树》一文,在课文结束是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又是一年春来到,小燕子有从遥远的南方飞回来了,当它再次来到大树生长的地方时看见了成片的小树苗时,它会怎么说?今后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呢事?同学们展开想象,打开话匣,续编故事,使文章主题得到升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受到环境保护的教育。总之,问题要有思考的价值,提问应遵循教育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
能力是不能靠灌输的,而要靠训练才能培养出来。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多读、多写、多思的机会,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在大量听、说、读、写活动中得到锻炼,全面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