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在新课标指导下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王玉娟

    在新课标指导下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   山东省招远市齐山镇下林庄完全小学   王玉娟

     

    随着建构主义和情境认知理论的发展,教学情境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教师的广泛关注。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促其产生积极的内在体验,激励学生积极参加自主学习,大胆创新,使课堂教学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教育过程的实质是受教育者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实现其心智结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小学阶段,正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积累知识、探求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以后的终生学习打下扎实基础的关键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一、设情境巧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中小学生的特点就是好玩、好动,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合理的情境中导入新课,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引导课文《海底世界》时,“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学生答道“喜欢”,接着老师兴致勃勃地说:“我也喜欢大海,今年暑假我还特地去看过大海。大海是那样辽阔美丽,白帆点缀着碧蓝的海面,洁白的海鸥在海天之间翱翔。望着这美丽的景色,我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这大海海底究竟是什么样子呢?那里有没有阳光,有没有声音?有没有深山峡谷,有没有动物、植物和矿产呢?我是多么想知道这一切啊!同学们,你们和老师想的一样吗?”。这样,在学生好奇之中提出问题,学生的求知欲望就会明显增强。学生正是怀着这种好奇,听课时注意力高度集中,为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创造了条件。

    二、从做“社会人”的角度看需要合作

    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提出了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那就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在科技高度发达、专业高度分化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合作,既是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基本要素,也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学会合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我们的教育先贤孔子曾经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又强调:“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说明了彼此切磋琢磨、交换心得,有助于个别学习。现代心理学研究又表明,年龄相当的儿童更可能由彼此的最近发展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内互动、增进成长。另外,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不仅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并且还通过情意因素促进学生非认知品质的发展,特别有利于责任心、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三、设情境悟学法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如果说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是自主学习的关键,那么学生在学习知识后,由所学知识,悟出学习方法,掌握学习的技巧,就应是自主学习的升华。它是学生创造思维的源泉和动力,使学生享受到成功喜悦,为巩固学生兴趣创造了条件。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在学生了解知识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变学会为会学。如教学《世上最美的坟墓》时,一位学生说:“这样朴素的坟墓实在没有什么风景,对那些喜欢热闹的游客来说,又为什么能吸引他们去呢?我想,只有作者这样对托尔斯泰特别喜爱的人才想去。”老师说:“单纯从游玩的方面看是少了一些风景,但我们可以对此进行挖掘啊。如果你是导游,你将如何向游客推介呢,怎样让游客满载而归?”于是,老师把这群在托尔斯泰墓前瞻仰过的“游客”,变换成一名导游,要他们综合运用刚才掌握的信息,制作一份“旅游策划”或者“解说词”,以吸引世界各国的人去参观托尔斯泰墓。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次被唤醒。一位同学拿出了她的“旅游策划”:你想聆听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愿望么?你想去感受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辉煌么?你想知道文学巨匠告别人世时最伟大的计划和设想么?你想知道列夫·托尔斯泰梦想实现了么?请你参加“列夫·托尔斯泰墓地之旅”。一位同学这样陈述他的“解说”经过:出发前,我从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说起,讲述他在文学上创造的成就;行进中,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及思想,也可以让游客描述一下想象中的托尔斯泰墓;到达墓地,介绍外孙女说的那个故事,让大家自己体会那份宁静、朴素和伟大;结束时,让游客默哀三分钟,来缅怀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人。这样,游览就十分充实。这样设计学生不仅学习兴趣浓,而且对知识记得牢,掌握得扎实,要解决实际问题时就会得心应手。如此长期训练,学生就会掌握学习的方法,为学会学习奠定基础。

    四、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时,我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具体实施的:①会组织。对小学生而言,这是合作学习应首要解决的问题。没有组织的学习,会使课堂变得嘈杂而又散漫。在刚开始实施合作学习时,我总是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组织同伴一起学习,如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顺序、学习的方法,注意照顾到全体等等。一般而言,班内总有部分学生组织能力较强,教师当然可最大程度发挥这些同学的才干,但如果总是委重任于这些同学,那么,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必然受到影响,以至于最终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实践中,我都是采用学习组长轮流担当的方法,真正让每一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真正使自主与合作互相促进。②会协调。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以下两种相反的情况:问题简单时,学生抢着参与,以至于学习秩序混乱,此时,就需要教会学生“谦让”;问题有难度时,即使有个别同学能回答,但受从众心理支配,也不敢开口,此时就要教会学生“自告奋勇”。做到了“谦让”和“自告奋勇”的矛盾统一,就能协调学生间的学习关系,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有序而高效。③会帮助。合作学习的优势之一便是互帮互学,互相促进。首先要教育学生“愿帮助”,其次是“会帮助”。在自然状态下,小学生的所谓帮助即简单地把答案告诉对方,要指导学生尽量避免这种弊端,从老师启发、辅导同学的行为中得到启发,依据实际情况帮助同伴。④会评价。合作学习时,由于缺少了教师的直接指导,学生的学习较易“走过场”,流于形式,此时,教会学生评价同伴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包括:讨论时的评价(学会赞同、反对、补充);作业时的评价(同学间互相批改作业)。

     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小学合作式学习,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让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更多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的快乐,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中,自主地探索,获得知识。小组合作式学习是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相互合作,人人参与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其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多方合作,各施所长。课堂信息交流多向,学生学习更积极、主动。有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创新发展。小组合作性学习,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生动和有趣。在开展小组合作时,我认真编设学习小组,按座位就近四人一组,按学习能力有机组合,指定组长负责本组学习讨论活动的开展,发挥“小能手”作用。集体交流时,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四名成员先后分别汇报发言,也可以先由组长主要发言,其他成员补充。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设条件,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逐步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具有创造性的思想和积极的求异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培养。 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持之以恒,在日常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当好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只要给学生以学习主人的地位,在学生心中播下自主的种子,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就能发掘学生个体自我潜能,为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自主、独立的创新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点击次数:84  发布日期:2019/8/11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