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幼儿德育教育中的礼仪培养 张秋燕
加强幼儿德育教育中的礼仪培养
◎ 山西省乡宁县幼儿园 张秋燕
一、 新形式幼儿德育工作的思考
思考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的道德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人指责我们的德育工作是六、七十年代的老调,过时了,跟不上时代潮流,这样培养出来的人不能适应社会。诚然,我们应当根据新时期社会的发展需要,在幼儿品德教育中注入新的内涵,如重视培养幼儿具有竞争意识,注重发展幼儿个性等。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不能是损人利己的竞争,发展个性也不能走自私任性,唯我独尊的极端,这样看来,平等互助、团结友爱、诚实勇敢,相互谦让等不是过时了,而是应进一步加强。
思考之二:现在的幼儿,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长辈们的掌上明珠,家长们对幼儿的体育和智育非常重视,但往往忽视了品德教育。幼儿园也存在德育只流于口头,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的情况,这种状况一方面使孩子身体好、智商高、知识面广,敢想、敢说、敢干;另一方面却又表现为自私任性,唯我独尊,不会礼貌待人和关心他人等。有的幼儿在公共场所随地大小便,乱扔果皮纸屑;有的幼儿对家长没礼貌,一不顺心就大发脾气,无理取闹;有的幼儿对同伴态度粗暴,经常欺负弱小。这表明当前的幼儿存在以我为中心,文明礼貌差等缺点。幼儿园当前德育工作应把培养幼儿文明礼貌,遵守规则,友爱团结,互相谦让作为重点。
思考之三:幼儿园德育工作已有高层次的目标,如培养幼儿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等等。但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起点要底,要从幼儿生活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抓起,由近及远。我们认为,培养幼儿讲文明,懂礼貌,守规则,心中有他人,便是幼儿生活中出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应作为幼儿品德教育的起点。
二、以礼仪教育为重点,加强幼儿德育工作
我们首先确定了幼儿礼仪教育的三大主要内容:
1、使幼儿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您好”“再见”等。
2、使幼儿掌握一些文明礼仪行为,培养对周围人们的正确态度。如小朋友之间团结友爱、谦让互助,不独占玩具;尊敬父母、亲属与师长,不任意发脾气;到别人家进屋前先敲门;自己的事尽量自己做,并能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成人休息、工作时不打扰等。
3、使幼儿能遵守一定的社会秩序,爱护公共财物。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意涂抹墙壁,保持环境的整洁;能安静地看电视和表演;表演结束时,会鼓掌致谢;不在马路上奔跑嬉戏等。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水平不同,相应地,礼仪教育的要求与内容也是不同的,从小班到大班,我们是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
在确定礼仪教育的内容后,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通过灵活多变的形式让幼儿具有初步的礼仪意识,并观察习得基本的礼仪行为。
我们利用看图讲述、个别交谈等形式与机会,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幼儿进行礼仪意识的教育。
观察性学习在幼儿行为形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我们选取幼儿身边礼仪行为好的幼儿作为典型形象。并通过故事情节表演,看幻灯、录象等,让幼儿进行模拟学习。
如在进行文明做客教育时,教师利用图片,采用提问形式,让幼儿懂得如到主人家应先敲门,经允许后才能进去。要主动向主人问好,不乱动主人家的东西。离开前会致谢等基本的做客礼仪知识;然后用木偶表演或让小朋友进行情景表演,让他们观察学习作客的礼仪行为;并针对平时幼儿在做客中存在的问题,绘成好坏两种行为图片,让幼儿进行对比哪个好,哪个不好,经过集体的评论,加深印象,强化正确行为。
2、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角色游戏,让幼儿在反复训练中将礼仪行为内化成习惯。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扮演不同身份和不同职业的人的动作与语言,能从内心体验或模拟他们的情绪、感情和思想,经过反复的训练,幼儿会逐渐使良好的行为固定下来,内化成习惯。
如:为了培养幼儿能遇事想到别人,会谦让这一良好行为习惯,在做开汽车游戏时有意减少车厢里的椅子,使幼儿看到老人和抱娃娃的乘客时能主动让位。刚开始,幼儿不够主动,经过老师的启发引导,幼儿很快就学着做起来,通过经常游戏,就逐渐养成习惯。
3、创设宽松和谐,热情团结的教育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染幼儿。
首先,作为教师和保育员明白每一个人对幼儿的礼仪教育都负有责任,在教育上应协调一致,平时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用语文明亲切,举止文雅大方,早晨上班主动与同事打招呼,下班热情告别等,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模拟与学习的榜样。
其次,幼儿同成人一样,需要尊重,教师要尊重和热爱所面对的每一个幼儿,使幼儿感到老师亲切,幼儿园温暖,从而能亲其师,信其道。不过,在热爱的同时要坚持严格要求,对幼儿不正确的言行,进行耐心说服,讲清道理,决不迁就。
第三,幼儿喜欢相互攀比,争强好胜,喜欢表扬,不喜欢批评,教师对讲文明、有礼貌的幼儿要随时给予表扬夸奖,让幼儿产生羡慕和追求的愿望。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则引导全班幼儿制造集体的否定舆论,但仍让这个小朋友感到这种舆论是友善的,使之内疚后,产生立即改正,争做好孩子的愿望。
4、家园联合教育,坚持教育的一致性。
家园联合进行一致教育是加强礼仪教育,消除幼儿两方面行为的有效途径。利用家园联系、家长会、普访与重点家访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帮助家长认识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认清利害关系,并指导与帮助家长建立家庭幼儿生活规范。但是由于隔代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爱孙心切,教育观念老化,迁就溺爱幼儿,以及父母亲教育子女的波动性原因存在,要真正做到家园配合一致,主动协调是有很大的阻力,这就需要我们花大功夫做好家长工作。
另外,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应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只有长期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要在平时的各项活动及其各环节中,抓住机会,引导幼儿将观察学习到的礼仪行为迁移到日常生活中,使行为得以表现与强化,变成自己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