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之我见 郑小艳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之我见

    ◎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华州街道办西关小学      郑小艳

    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成功的课堂教学在于想方设法的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强制的灌输知识,一旦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主动的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觉得学习有意义,有厌学到爱学才能化为被动为主动,教学理论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大脑和各种器官处于最佳的状态,最有利于接受教学信息能够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件痛苦的事,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来源于课堂上教师的引导。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切入点。课文导入设计得巧妙,能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把学生迅速引入到课堂学习,使学生兴趣盎然参与到教学中,从而与教师产生“共振”的效果。

    我在讲述《松鼠》一课时,如果直接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松鼠》这一课,那么肯定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效果可想而知。而我上课时先给出一个谜语,让孩子猜一猜?这样一来既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就连平时上课不认真的学生也打起了十足的精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接着我在出示松鼠的图片让孩子们说一说:“看图,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松鼠?”学生们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课堂气氛很好,于是水到渠成引入:今天让我们跟随法布尔的脚步走进《松鼠》,去看一下作者笔下的松鼠是什么样子的。这样具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导入,让学生的精神为之一振,学习兴趣也随着而来课堂效果特别好。

    二、手、脑、耳等多种感官相结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我,富有学习的自信心,从而爱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育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学习效率的高低,关键在于学生能否全身心,高效率的投中,没有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就不可能有高效和高质。教学心理学家研究认为,课堂上不能只让学生动手,还要让学生动脑动口,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会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

    在《一只小鸟》的教学中,首先我通过几幅美丽的画面,孩子们认真观察并对照相应的文字,   把学生带入到文本所描述的内容中,点燃他们对这只小鸟喜爱的火种,充分调动孩子的视觉,使其学会观察。在这篇课文的细节处,“它们每天只能在巢里啁啾着”和“大地上一片好景致”,仅从文字的表面理解是空洞的,但其背后有着鲜活的形象的画面和感情色彩。结合音乐联想此刻起着关键作用。在理解“啁啾”一词时,我加入声音,为了更具体、更形象现场让孩子模仿鸟叫,在进一步引申出拟声词,从而加深他们对“啁啾”一词时的理解。想象小鸟一家的对话,体会小鸟的快乐,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将它的快乐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表达出来,小鸟一家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自然会跃入学生的视野。 

    从读中体会情感、痛苦着小鸟的不幸。在教学小鸟受伤的部分,我抓住重点词“跌”、“一滴一滴”等反复让学生读,从而去体会小鸟伤势的严重,在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通过对“跌”这一词初步的理解,认识到小鸟受伤的突然性,进而联想到伤势的严重性。接着,在学生感觉到了“一滴一滴”也充分说明了小鸟伤势的严重这一时机,我让学生边读边想,重现画面,想象惨景,小鸟的伤情自然再次揪住了学生的心,为下一步感悟亲情的伟大做了进一步的孕伏。  由上一环节的读中感悟拓展到以写促思。在学生心疼小鸟、责怪小孩子的真情流露中,孩子们不爱小鸟吗?”、“他们对小鸟的爱与两只老鸟有什么不同?”为了体会对爱的不同理解,使学生懂得真正的爱不是拥有,而是让美好的生命得以延续, 写显得十分可贵。  

    这样教学方式使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教师上课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导学生开阔思路,全方位的参与到教学中,丰富了课堂的内容,也保证了学生的个性的发展。

    三、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在讲《理想的翅膀》一文时,通过孩子们的不断朗读,发现了这课文中描述的每种风筝都具有一定意义,它代表着希望和美好,于是孩子们将自己的理想也写成了一首首小诗: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五彩缤纷的梦,都有自己的理想。理想好比是一盏指路的明灯,它会指引你到达成功的彼岸,我的理想是长大当一名解放军战士,驻守在我们的祖国边疆,保卫我们的祖国。”( 乔若航)

    “每个人的理想不一样,做出来的风筝也就不一样,我的风筝是一顶医生帽,我长大想当一名医生,救死扶伤,奉献爱心,为人们的生命安全着想。” ( 解周萌)

    “我的理想是想当一名科学家,我给我理想翅膀上插上拼搏,追求,让我的理想在天空中自由飞翔,达到理想的彼岸,获得辉煌的成功!”    (卫祎軒)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而我也不例外。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教师,所以我的风筝是灯塔照亮知识的路程。”       ( 杨欣彤)

    “每个人的理想都不一样,做出来的风筝也不一样。我的风筝是舞蹈衣,因为我长大想当一名舞蹈家。”     (马艺璇)

    “看啊!那几包零食风筝,是妈妈帮我做的,因为我长大想开一家超级大的超市,里边有好多种东西。为了大家的安全,绝不卖假货.”   ( 刘思瑜)

    “咦!我给我的理想装上了飞翔的翅膀,带我去浩瀚的宇宙探索人类未知的秘密,为祖国的航天事业添砖加瓦!我要成为一名宇航员。”     (张泽林)

    “每个人的理想不一样,扎出来的风筝也不一样,你看,我的风筝是一个手机风筝,风筝渐渐的飞着,我还可以一边放一边看动画片,因为我就是一个爱看手机的人。”   ( 马羽飞)

    在不断探索实践总结中,我认为:读写结合,学以致用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四、增加阅读量,拓展视野。

    农村小学的学生,比起城市里的学生的阅读量要少的多,平时写作的素材较少,为改变这种状态,最为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书。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多阅读多吸收才能提高写作的水平,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很多学生很少有机会到外面世界去感受不一样的生活,生活单调,缺乏写作的素材,写作时只能东拼西凑敷衍了事,因此,课堂上的课外延伸和课后的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师必须精选课外延伸,适时给学生推荐一些有价值的课外读物,增加农村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视野,具体措施如下:

    每天一读,即使读物再匮乏也应树立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配套的课外读物是最好的。每天一篇坚持读。

    建立班级微信阅读群,以便检查指导孩子的阅读情况。

    建立班级阅读奖励制度,设立班级“阅读之星”。

    制好班级阅读情况登记:每天次数、等级,为评选“阅读之星”收集素材。

    五、角色扮演,唤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争当学习的主人。

    学生学习具有主动性,所教的东西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符合他们需要,才能够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因此,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挖掘教材,活化教材,适当的把课文内容通过学生的表演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参与意识更强,课本知识也转化成学生的能力。如:在执教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包公审驴》时,让学生排演课本剧,使其在角色对话,角色表演中身临其境地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断案如神,从而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断案的经过并从中受到教育。《草帽计》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白军和红军来创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自学自悟,感受语文的魅力和芬芳。

    总之,教无定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客观条件,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形式,激发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学相长,我们应该坚持给学生一点阳光,学生就会还我们一片灿烂。

     

     

     


    点击次数:101  发布日期:2019/7/21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