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岳阳楼记》语言的音律美 马明康
浅谈《岳阳楼记》语言的音律美
◎ 云南省大理市教师进修学校 马明康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古代散文占了一定的比重。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能力,是古代散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文章以《岳阳楼记》的教学为例,多角度阐述了古代散文的音律美。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代散文;语言;音律美
我国古代散文有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作品的语言富有音律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宋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就是这方面的范例,文章所表现出的语言音律美,犹如夏日一股甘甜的清泉,沁人心脾,耐人回味。
一、句式整饬 铿锵悦耳
《岳阳楼记》篇名为“记”,体制却近于赋。行文亦骈亦散。所谓“骈”是指字句对偶整齐而言,这种文体多采用四字句,字数相等,结构一致,所以读起来铿锵有力,气势贯注。另外,四字句一般都是“二、二”两音步,音步之间又略有停顿,这样就形成了鲜明、和谐的语言节奏,使语言显得更加浏亮通畅,悦耳动听。范仲淹把这个形式继承过来,独具匠心地运用到他的散文中去,使语言回荡着优美的旋律。例如作者精雕细琢的两段写景之文: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这两节文字,共三十四句,而四字句竞有二十九句之多,将近占整段文字的百分之九十。这种平仄重叠交错,便形成了一种起伏跌宕的声调,念起来,徐疾有致,抑扬顿挫,富有声律之美。
二、整散相间 琅琅上口
《岳阳楼记》虽然用了大量的四字句,文姿飞扬,但又句式灵活多变,时而短促感叹,时而长句抒论,跌宕不平,循情而变。例如文章的第二小节: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总观这段文字,虽然以四言为基调,但长短不拘,参差错落,短之二言,长之九言,由一条感情线索所贯穿,于徐声中有顿挫,激昂中有平静,忽刚忽柔,或纵或敛,浑然一体。同时,语言气势转再转,一折再折,时而如长江奔流,一泻千里;时而如山涧清泉,潺潺而淌,更有助于跌宕起伏的感情表达,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三、依情用韵 情韵一致
为了使音调铿锵和谐动听,増强语音流畅回环的音乐美,完美地表达思想感情,作者还非常重视押韵,例如前面所举的两节写景的文字。前一节描写的一切都是处在激烈的动态之中,浪借风势,风催浪激,打翻了舟船,遏止了航行,其景凄然萧索,催人泪下。这一节文字,押韵虽密,但韵脚多变,显得疏缓,与感情的起伏相一致。后一节描写的是暮春三月,春光明媚的景物,表示了一种临春风而欢愉、斟美酒而酣怀的心情,所以,首先采用了ロ腔开度较大,发音宏亮的“中东”辙,“声”韵。“明”、“惊”、“泳”同在庚韵,“顷”在静即“清”韵之上,“青”在“青韵”,“庚”、“项”、“青”古音相同,激昂的韵律,与奔放、明快的感情相切。接下来转用细微的仄声衣韵(衣期辙),韵脚为“璧”、“极”,最后又转响亮级“江阳辙”仄声韵,韵脚为“忘”、“洋”,这样就使整段文字的韵脚随着感情的变化而显得错综有变,读起来抑扬顿挫,婉转回荡。
四、妙用虚词 一唱三叹
在绚丽多影的语言艺术中,《岳阳楼记》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虚词用得很多。从音律的角度看,这些虚词的运用,不仅使得语气舒缓,精美悦耳,同时忽起忽落,一唱三叹,也收到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特殊效果,给读者一种美的感受。例如文章的最后一节: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嗟夫”一声长叹,把感慨之情和盘托出,继喟叹之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撇开上文,进入对作者奉为楷模的“古仁人之心”的解说。“何哉”的设问,既用来询问原因,又带有感叹的语气,借以引起下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示了与前述两类人不同的处世方略。“然则何时而乐耶?”用“然则”转折后,先行一个假设,以激起读者对他提出的答语格外注意。“耶”虽然与“欤”用法大致相同,均表示疑问的语气,但更含有疑讶之情。随后提出自己的忧乐观:“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整段文字,多次出现“嗟夫”、“耶”、“噫”等语气词,于ー唱三叹之中,显示出作者感情的波澜起伏和对信念的执着追求。
五、叠音复沓 促节荡漾
古典诗词中常用叠词重音来烘托意境,增强感情。从音律角度看,叠字能使声音协调,起到“美化声律”的作用。《岳阳楼记》中也运用了不少叠字、叠词,其中有AABB型的,如浩浩汤汤、郁郁青青; ABCC型的,如霪雨霏霏、薄暮冥冥还有 ABB和 ABA型的,如喜洋洋,忧而忧、乐而乐等等,通过叠字音节的调节,语言更流畅了,文意也得到了更好的表达。从语音原埋上说,声母的特征是短促,韵母的特点是舒长,有双声叠韵的关联的词组,在一个音步里,声音的组合包含着相同或相近的语音成分,或促节,或荡漾。回环优美,富有音乐性,便于诵吟记忆,同时,借助其声韵的复沓,还可以帮助感情的强调和意义的集中,有着特殊的修辞效果。
总之,《岳阳楼记》这篇散文,准确地运用多种语言手段,充分发挥声音的协调美,强调语言的音乐性,真正达到了刘勰所提出的“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 《文心雕龙 声律篇》)的境界。我们认为,《岳阳楼记》所以名于世,传于后,世代为人们所推崇,诚然这与其立意高,构思妙有关,但是它的语言的音律美,也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