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指导小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杨春霞
怎样指导小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 甘肃省宕昌县城关第二小学 杨春霞
我校地处城郊地区,环境相对较差,大多数学生平时都说方言。要让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进行不懈的努力。新课标三个学段分别对朗读提出了明确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学习略读,初知文章大意。
我的理解是:喜欢要靠老师、家长培养、熏陶;学习要靠老师、家长指导、训练。当然,最关键的是,学生要将学到的方法、技能及积累运用到朗读练习中。在日常教学中,我也在不断尝试,以下是摸索出的一些经验,仅供大家参考。
一、要教会学生朗读的技巧
(一)语气和语调。语调是用来表达句意和感情的抑扬顿挫的调子。由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来决定。不同的语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文章的内容不同,采用的语调也应不同,像《狼牙山五壮士》中,语气语调应该是豪迈的,壮烈的……
(二)重音。重音是句子中应重读的字词以及句中应重读的部分。如《桃花心木》中“不只是种,……努力生长。”
(三)停顿。停顿也有语法停顿和逻辑停顿、心理停顿。心理停顿是为了吸引听者的注意而作的停顿。像《穷人》中的“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声音拖长,也是停顿。
(四)语速。语速也应根据文章的思想内容来决定。一般来说,朗读表示叙述和说明的内容中用中速;描写、回忆、抒情的内容或表示庄重、沉痛、宁静的句子,要读得稍慢些;表现急切心情和紧张情绪的句子,或表现兴奋发怒的句子,读时应快速些。
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范读。范读就是教师为学生朗读做的示范,这是最直接的导读方法。如《这片土地是神圣》中的第二自然段……范读也得抓住时机,有授课前的范读,讲授时的范读,也有讲授后的范读。范读的三个功能:一是可以引领学生通过重音、语速的变化等读出自己的理解;二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的“听”,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三是可以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二)引读。引读就是教师根据课文的特点恰当的引导启发学生读出蕴含于字里行间的情意。
(三)问读。问读就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不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而是把课文中能够回答问题的语句读出来。在一读一问中,让学生读懂内容,品味情感。
(四)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情感并不是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它需要感染,需要激发。它具有共鸣性,可以随着环境气氛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有感情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在班里渲染适当的气氛是非常必要的。例如:让学生看课文的动画展示;介绍一些课文的时代背景;请学生分角色朗读或演一演或者说一说类似情况下的心情、感受。
三、引领学生联系上下文
在具体语境中反复品味、咀嚼,感受作者所要传递的思想感情,挖掘文本内在的情感因素,才能紧紧吸引学生的心灵,从而让学生的感情自然而然地在朗读中流露。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的美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朗读本身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我想这个道理正是古人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吧!相信,只要我们掌握了恰当的方法,正确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有感情朗读的指导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敞的!
四、有效提高朗读的具体措施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比较好动,对于知识的认知也比较有限,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如果小学生对朗读充满兴趣,他们就会愿意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环节中来,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更高水平的朗读示范教学,利用多媒体的声音、视频技术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细微的指导,观看和模仿朗读名家的作品。让学生在其中有效地认识自己的问题,进而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使学生树立提升诵读 能力的信心。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朗读比赛,使学生读感兴趣的文章,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的正确引导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比如,朗读需要的情感,断句、停顿,怎样把握气息等技巧,另外,朗读教学更应当注意差别化,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朗读和阅读相辅相成。
教师要根据每个年级学情来制定正确的朗读教学计划,朗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要有专门的朗读课进行教学,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读准字音正确地读课文,还要让学生学会自学性朗读,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读出自己的韵味,不能走形式就收场,教师可以在朗读前做好指导,让学生对于作品有一个初步性的理解,然后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教师还要做好评价,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比如《小英雄雨来》,我告诉孩子们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少年英雄,雨来就是其中的--位。然后又列举了许多的抗战故事和英雄,于是学生很快进入文本,边朗读边理解,然后学生一遍遍读,体会作品,最后,读出的作品很有感情。
(三)采用多样化教学,扩大朗读面。
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教师要通过多媒体示范朗,让学生品味模仿。借助形体语言,边读边做动作, 如《触摸春天》这篇课文,让学生体会到抓蝴蝶心理,加上捧,跑等动作,让课堂活跃起来,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如:《颐和园》-课时,我就播放了介绍圆明园的一些视频,让学生学会把课文读熟,读出颐和园的美,激活了他们的读书欲望,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四)加强教师培训。
小学教师也不要对自己放松要求,要时刻秉承着人民教师的责任,要通过各种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本领,提高业务能力,同时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培训,勇于站在教学改革的最前端,不断熟悉新课改的内容,把自己的所学所得全部传授给学生,同样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和小学和僧建立友好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强化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