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情景教学 侯玉萍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情景教学

    ◎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教学研究室    侯玉萍

    物理教学在整个初中的教育环节中可以说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初中物理是学生刚刚系统接触物理知识的一个时间段,所以对于学生后天的物理学习有着启蒙性质的作用。但是初中很多的物理知识还是比较抽象的,许多刚刚接触的学生没有办法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性问题。所以转变教学方法,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在一定的氛围中来学习物理知识,可能起到的效果要更好。本文就目前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方面作以探讨。

    一、提高趣味性

    在创设情境教学前,老师要深刻理解课程中的重点知识内容,然后紧扣内容在生活中找出一些比较切实际的案例,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生动的理解知识,还能使学生主动去思考运用物理学中的一些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物理情境创设离不开实验,如果完全都是理论,那么物理教学将变得枯燥无味。但是,创设的情境不能总是老一套,不能是沿用了多年的老例子,教师要举出新的例子,摈弃老套,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提高物理成绩。在进行情境创设时,教师要选择比较新颖的例子,但不要与教学大纲相悖,不要与课本的知识相脱节,所选择的素材一定要活泼、生动、有趣、典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点的论证,然后进行总结,能够对新知识深入了解。

    比如,在教授摩擦力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教学:在教学前,让学生做一个游戏,游戏所需要的物品有,筷子两双;黄豆若干。然后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们进行用筷子夹黄豆的比赛。时间限制在1分钟,比一比哪一个小组夹的黄豆最多。比赛结束后,教师可以总结一下,借用这个实验操作说明物体具有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关系。再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提前准备好的情境创设:一位行人拉着带有小轮子的行李箱前行;教师可以提问,箱子的移动,是什么力量的作用?在一个广场上屹立着一座高大的雕像;教师提问:这座雕像为什么不动呢?一辆正在行驶的车突然一个急刹车;教师提问,为什么急刹车,车子会停下来呢?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几分钟的思考和讨论时间,对于学生的讨论,教师要进行指导,然后让学生们发言之后,教师再进行总结。最后,教师总结,通过以上的各种实验证明,摩擦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二、注重探究性

    初中学生的认识往往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物理事实出发,建立概念,这是一个抽象概括过程,物理学上的所有概念几乎都是这样形成的。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的发现和确立都有坚实的实验基础,做好实验就弥补了只见“理”不见“物”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思维作为学习过程中智力活动的核心,其发生和发展一般要经过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三个阶段,其中动作思维是以个体探索外界物体的动作为前提条件的,因此,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听、看、嗅、触,从而满足感知的第一阶段的要求,这为经验的获得和理论的理解、升华及新理论的内化创造了条件。

    例如:在进行“电路”知识的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况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究“串联”、“并联”的区别,并思考“家里使用的电器之间是串联,还是并联?”、“电表应该安装在电路的什么位置?”等,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实践能力,并获得较好的物理实验教学效果。又如:在“漫反射”这个物理实验中,教师利用白纸、小平面镜、手电筒来进行演示,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每个同学的看法不一样?”,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白纸、小平面镜是贴在黑板上的,因此,在不同角度下观察手电筒照射它们的时候,其光亮程度是不一样的。通过创设这种教学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个案例进行分析,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漫反射”具有的特点,从而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效率。

    三、增强创新性

    创新教学内容是新课改三级课程管理模式的最新要求,新课程标准给予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权利和自由,教师不是教材的传递者,也不是课程的执行者,而是教学内容的创生者和参与者。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基本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与丰富,及时融入最近的物理学科发展内容,丰富物理知识形式,使学生了解更加广阔的物理常识,启发学生产生创新思维。

    例如,一个串联电路的验证性实验,内容简单,易于操作,但是如果相对线路的连接,或者电阻的变化,就会引起不同的物理电路现象。教师不一定总是要求学生进行新的实验,如何在旧有实验中创新实验方案,更新实验材料,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更大的帮助。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在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切实结合当前物理科学前沿发展趋势,為学生介绍一些基础性物理发展动态,使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树立创新意识。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是用课本教,而不是简单的教课本,要基于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带领学生领略物理学科的奥秘,启发学生课下自主探究更多的物理知识,树立创新学习意识。 

     总之,所有的课程知识都是为了学以致用,物理学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都可以用来做为情境教学案例,初中物理教学的情境授课将有效传导物理重点内容,养成学生在生活中不断观察、思考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为其未来的求学之路做好铺垫,同时也将使我国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但是情境教学的关键是其一定要发挥最大价值,真正的将生活实例与课程内容有效结合,有意义的情境教学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神奇之处,使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感知,有效的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需要我们的教师队伍不断的开发更多更适合初中物理的情境教学方案。

     


    点击次数:64  发布日期:2019/7/21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