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如何带出一个优秀的班级 李家
小学班主任如何带出一个优秀的班级
◎ 山东省胶州市胶西镇苑戈庄小学 李家
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建立,班主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班级的灵魂——班主任,如何切实强化班级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如何对班级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如何切实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与实际学习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是带出一个优秀的班级的关键所在。笔者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建立合理的班级制度,促进规范化管理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班级环境必须要以制度为基准进行管理。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要严格对班级进行规范化管理,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便是其中一项。班主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行为规范,让学生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都能严格的按照班级管理行为条例进行,使学生能够有序的遵守纪律。此外,班主任还应该每周固定的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对每个学生的行为规范作出评述,对平时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表现不好的同学亦要给予一定的批评,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的心智较为脆弱,批评不要过于激烈,着重以引导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进而使其能够逐渐的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文明语文和纪律道德。教师还可以在班会中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等各种学校制定规章制度,让学生能够更家深入的理解班级制度化的重要性,进而促进班级的规范化管理。
二、平等对待学生做到公平民主
公平民主说起来容易,但是真正做到的人却不多,公平民主对于班级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至关重要。首先,作为班主任老师处理事情要面向全体,不能搞厚此薄彼,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如果不能公平处理班级事务,学生就会觉得不公平,甚至产生嫉妒心理,因此,班级的任何事情,班主任都应该一碗水端平,合理公道地对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其次,在老师眼中,学生没有差生和优生之分,他们都是一样的,班主任可能善待优生而歧视差生。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暂时的,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也是可以转变的。班主任要有充分的耐心和爱心,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公平,从而都能按照老师的正确要求去做。
三、关爱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学生对班主任通常都是敬而远之的,师生之间由于缺乏情感沟通而竖起了一堵无形的墙。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小学班主任应该重视爱的教育,一方面要主动沟通学生,如通过观察发现情绪低落的学生,并通过主动谈话、交流,为学生提供一个情绪疏导的渠道;另一方面在沟通中应饱含情感,让学生能够放下心理包袱,愿意与班主任谈心,以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尊重是相互的,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只有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学生才能够以同样的方式对待班主任,并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在传统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习惯用命令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强制性管理,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在新的教育环境下,班主任应该坚持尊重学生,在组织班级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见,并鼓励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让班级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色彩。
四、宽严相济规范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行为
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多种多样的选择,而在选择中也一定会出现许多错误。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待犯错误的学生不要一味地批评教育,应该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并为其提供改正错误的机会,让孩子能够在改正错误中得到真正的成长。小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其在班级中的日常表现都与自身的成长环境有关,若要让不同的学生能够严格遵守班级的纪律与守则,不能仅仅依靠硬性制度进行。班主任与其他教师的任务不同,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日常班级行为举止,还要关注学生的内心活动。通过对“问题学生”进行内心的疏导和交流对学生进行教育。班主任要以父母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关爱教育,让学生能够逐渐在班主任的关怀下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行为。此外,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一定要尊重小学生的自尊心,小学生往往需要的是更多的关注与关怀。所以,批评教育要做到两点:第一是严而有爱。其实质上就是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通过关爱的形式让学生能够理解到班主任的“严”是对他好,是对他的关爱,进而更好的让学生在感动中逐渐规范自己。第二是严而有序。即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梯度进行,认识到教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循序渐进。进而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引导。
总而言之,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其对小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班级管理是一项集综合性与复杂性于一体的工作,这不仅需要班主任树立崇高的责任意识,更要从细节着手,将班级管理中的每一件小事处理好。强化自身的奉献精神,在实际的工作中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走上正规化与系统化的班级管理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