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思维 助力复习 谢冬梅
扩散思维 助力复习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的运用初探
◎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东鹿小学 谢冬梅
摘要:数学是数字与图形结合的一门学科,有效地学习数学,不仅能提高数学成绩,而且能扩散思维,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带动其他学科成绩快速提升。将思维导图引入数学复习课堂,利用思维导图的绘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自我梳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的能力等。思维导图和小学数学复习课堂的结合,将复习课上学生的复习思维过程可视化,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扩散;思维;助力;复习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实际,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整体认识,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关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
而整理和复习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容量大、时间紧、密度高的特点。数学知识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一个单元中往往会包含许多小的知识点,而这些小的知识又是在不同的课时中学习的。学生往往在学完一个单元或者一册教材时,头脑中的知识比较杂乱,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归类、综合、整理,使得学生在脑海中对学过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网络体系。在小学复习课中借助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整理笔记,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对整个单元进行复习,查漏补缺,能大大节约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托尼・巴赞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与传统的直线记录方法完全不同。思维导图以直观形象的图式建立起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它往往是从一个主要概念开始,随着思维的不断深入,逐步建立的一个有序的发散的图。思维导图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是知识和思维过程的图形化表征,学习者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迅速掌握整个知识架构,从而有利于直觉思维的形成、促进知识的迁移。思维导图很好地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数学复习课的意义
1、便于学生对单元知识的自主梳理。
思维导图是具有发散性的和富有个性的,学生在自主或合作形成知识的思维导图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梳理知识结构的学习过程。如在进行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这一单元的复习时,我就在课前鼓励学生通过画“树状图”“ 环抱图”等形式的思维导图,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自主梳理,使学生把三角形的定义、各部分名称、三角形的分类、内角和、三边关系等知识点进行归类和整理。在复习四边形时让学生把图形知识制成了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以层级的方式来表述各概念间的关系,同时每一个概念都形成一个节点,都可以成为一个发散的中心,利于陪养学生发散式和开放式的思维结构。
2、提升学生解决问题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科学高效的复习能够对于知识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而且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复习和巩固来减少知识的遗忘和混淆。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教师可以先提出思维导图中的主要思路,要求学生自行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丰富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
思维导图能丰富师生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在自评中学会自我肯定和反思;在互评中不断辨析、矫正,从而完善知识网络。如在“认识三角形”这一单元的复习课中,我通过投影,把学生课前制作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同学之间相互欣赏各自绘制的思维导图,并给对方提出一定的修改意见,最后结合其他同学的思维导图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完善和知识扩展,如有的同学对三边关系这一知识点扩展到求第三边的范围、等腰三角形的周长计算等等。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复习课中,以教师梳理和讲解复习点为主,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基于思维导图的复习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要对脑海中零散的知识点进行主动的重塑,控掘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知识点进行重新建构。从而在脑海中生成一张完整的知识思维导图。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生成”知识思维导图的过程,学生主动参与了章节知识的梳理和归纳总结的过程,这是学习方式的重大转变。
三、基于思维导图的数学复习课的实施要点
1、课前绘图,课中完善。
由于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化和差异性,且需要较多的时间。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了保证展示的时候能够集中统一完成初稿,我们通常是在课前鼓励布置学生绘制好思维导图的初稿。上课时请学生踊跃展示部分学生自己绘制的导图,并引导全体学生评价,提问和补充,最后全体修正和优化整体思维导图,使得全体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好复习课的教学重难点。
2、课中互动,完善导图。
教师在揭示本节复习课主题后,应引导学生回顾与主题相关的具体内容,唤起学生已有的相关记忆,为进一步的发散思维做好准备,也为学生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初稿做好铺垫。回顾内容后,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对比小组同学的思维导图,翻看课本或者作业,来继续丰富某一分支内容。在小组共同梳理某一分支内容时,鼓励其他同学进一步补充、质疑或解释。
3、图练结合,巩固重点。
思维导图发散出的知识点涉及面较广,比较分散,如果任由学生发挥,就会显得比较杂乱且过于理论化条框化,没有了教学重点。这也是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复习课除了”梳”,还要“练”,每回顾一个知识点,都要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不仅是铺助思考的工具,同时也是处理知识及学习知识的有效方法,用思维导图模式组织复习课,较多学生反应知识的记忆较深刻,也乐于总结复习,家长也反应孩子们自己整理知识的兴趣比较浓厚,数学课堂给予学生富于个性的总结和展示的机会,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兼顾了数学教学的巩固性和因材施教特点。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 思维导图宝典[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4.01
[2]唐玉玲.重视思维导图提升复习质量——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借助思维导图辅助教学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J].2014.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