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 邱委

    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

    ◎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永庆小学  邱 委

    摘要:新课改实施以来,更加注重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因此,让生活问题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对学生来说有着相当重大的意义。此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数学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充分领略数学的生活魅力。

    关键词: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会碰到数学问题,数学教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会使学生的思维因缺乏具体生动的信息的支持而阻塞。很多学生害怕数学,不喜欢数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觉得数学枯燥无味,很抽象,与生活没有多大的联系,不知道如何把它们应用到实践当中。要改变这个状况,必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把生活中的问题引进课堂,从中去学习知识,再把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呢?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活学生思维
       日常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提出生活上学生能够观察到的数学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切实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每建立一面积单位的表象,我都积极鼓励学生举日常生活中的恰当例子。如一平方厘米,学生会说“大姆指甲盖”、“纽扣”“图钉”等,有个学生说“门牙”,这时我拿起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比了比,说:“长这么大的两颗门牙,漂亮吗?”引起学生哄堂大笑。从笑声中,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愉快,也体会到了数学就在身边。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出了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在黑板上写“1、 10、100”,问学生:“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把这三个数连起来?”这个问题学生感到新奇,思维十分活跃。有的说加上元、角、分,有的说加上分米、厘米、毫米,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此时,数学学习已变成学生的一种自我需要,学习兴趣大大增加。

    二、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数学概念、简单的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但是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教学中,一味脱离生活实际讲解数学知识,不仅会降低教学质量,而且会制约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增强学生的熟悉感,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数学水平。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家庭场景,让学生回答家庭中常见到的家具、物品,随后教师可以列出电视机、碗、柜子、床垫等物品,让学生回答这些物品的形状,然后要求学生动手折出一个自己所认识的图形,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图片或多媒体进行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图形,从而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值得注意的是,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既要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使其感受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三、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对于学生这些问题我微笑不答,表扬他们观察得很仔细,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将数学知识广泛运用在生活实际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实际问题,用生活例子看数学,用数学头脑想问题,用生活经验学数学,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对生活实践产生了兴趣,并在实践中增强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挖掘生活素材,丰富教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课本上所展示的知识相对来说是非常单一、静态的,如果把学生的生活经历拿来作为素材,就可以丰富课堂气氛,使课本知识和生活经历更好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整体、客观的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灵活的用数学,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留意或收集平时的学习用品或生活用品的价格资料,如一枝笔、一本书的价钱,或者一条毛巾、一斤青菜的价钱是多少,在课堂上把这些资料展示出来作为题目资源,学生自然会觉得非常亲切、真实。不但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精神,也让学生在课堂这个小小的空间里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五、把握生活中的数学原形,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的许多概念、原理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其原形,如果我们能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学生就会在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就能更清楚地认识事物的特征,更准确地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在进行教学时,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搜集资料,了解生活,提炼生活。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我们要在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让数学教学生动化、形象化、通俗化,在愉快的生活氛围中轻松学习数学。

     

     


    点击次数:152  发布日期:2019/6/1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