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绽放幸福之花 刘春霞
让德育绽放幸福之花
◎ 陕西省定边县第六小学 刘春霞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常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来实践教育者的人生价值;而“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铭,同时也承载了党的十八大“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从事德育教学工作十几年来,我始终把育人作为教学工作的引航灯,在纷繁复杂的德育工作中前行着、幸福着......收获着成功的喜悦,也体尝了失败的不甘;因为当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似乎总达不到人们预期的效果,有些不恰当的德育工作方法还激化了未成年人的逆反心理,使德育工作事倍功半,甚至流于形式。认真研究新时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使小学德育工作逐步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
一、抓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
德育工作细水长流,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我们德育工作的主阵地,这就要求老师与家长的高度配合与交流,才能实现家校的共建。
1.教师要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以“引领示范、率先垂范”为行动准则,时时处处关心呵护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差生、违纪学生老师要顺势引导,不能急风暴雨式的一味训斥,而是和风细雨式谈心说教。要善于从他们身上捕捉并发现其闪光点,并给予积极引导,点拨。对待每一个学生要有耐心,爱心,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取观,树立远大理想。
2.学生利益无小事,要关心学生每天在校的学习生活,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如学生的三姿、卫生习惯、饮食习惯、交通安全等,老师都要关注,有困难及时帮助解决。情暖人心,爱洒校园,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3.学校德育走入家庭。教师要充分利用空余时间和节假日进行家访或电话访谈活动,让学生家长有所了解,才能让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各项工作。参与到对学生的督促和管理工作之中,真正的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让学生快乐成长。
二、以规则强化德育教学工作的实施
没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的德育教学工作要把各项规则展示给学生,以德养德;以德促德。无论是在课上课下,还是校园内外,我们的工作形式可以是《三字经》、《弟子规》,也可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保法》等教育法规,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德育知识的氛围。
三、以环境育人,办好感恩教育
1.德育要实现教育模式的转变
德育环境包括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熏陶。要充分利用好学生身边的人和事,通过学生的广泛参与,实现德育教育所期望的目标。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对其身心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要实现从封闭型德育向开放型德育的转变,说教式德育向互动式德育的转变,理论型德育向生活型德育的转变,就必须让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创设德育教育良好环境,家长要以身作则,并经常与教师沟通交流,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所以家校和社会的共同合力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以习惯创设浓郁的德育氛围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中的“你的文明,滋润我的心灵”“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等等提示语,我们目的就是要在学生的心田里播下文明的种子,让文明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结出满园的文明之果。对学生的环保教育,从节约一滴水,一粒米,一度电教育入手,教育学生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张贴环保宣传标语,即: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过去校园内的纸屑飞扬,方便袋,饮料瓶等随处可见,经过近两年的规范教育,效果非常明显。我们还很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教学楼内外,到处可见学校的规章制度、标语;走廊中,名人名言,伟人画像高高悬挂。校园文化到处在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滋润。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可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 以活动育人,促进德育教育的发展
1.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如开展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的主题实践活动。体会和感受爸爸妈妈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
2.清明节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活动,激发学生知荣辱、礼仪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德育之路悠远而漫长,每一项德育活动都离不开生活作背景,事实作基础。德育工作者要做一个善于留心生活、善于提炼生活的人,有机地告诉学生为人处事之道,为加强和改进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努力,让学生幸福地学习,真诚地做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