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合作学习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 吴小敏
有效开展合作学习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
◎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瓜坡镇陕化小学 吴小敏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善于交流,能充分地展示他们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下面就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巧设议题,激发合作意识
一个数学问题,如果太难了,学生无从下手,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不仅达不到学习的效果,还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 ,失去合作的兴趣。如果太简单,就会让合作流于形式,起不到提高学生合作能力的作用。因此,对小组合作学习中问题的设置,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难度适中的问题情境,提出符合学生思维层次的问题,激发合作学习意识,让学生通过主动的尝试和探索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上实现真思维,有利于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的发展。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有的教师在出示一组数后,设计如下一系列问题:(1)观察这些数的个位上的数字有什么特征?(2)我们能利用能被2、3整除的数的特征方法去判断吗?(3)把这些数的所有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你能发现了什么?(4)你能总结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吗?……这样的问题环环紧扣,细致而又到位,学生不需要力就能解答。看似热闹的合作,实质上完全是教师在越俎代疱,剥夺了学生深入思考的权利。二是过“细”。即教师设计问题不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过于笼统,学生合作之后仍然糊里糊涂。同样是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有的教师在出示一组数后,直接问学生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学生一时茫然,课堂交流陷入了僵局。因此,问题无论过“多”还是“细”,都不利于学生合作交流。好的问题设计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答案,能让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显示其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最大限度发展。
二、优化组合,强化合作学习
合理的分组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合理的分组,争取实现“组内合作互助,组间相互竞争”的目的,从而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小组的荣誉增光添彩。并且,小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好胜心与荣誉感,每个小组的综合水平相当,更会激发学生的求胜欲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我在教学时就将学生大致分成了势均力敌的几个学习小组。
如在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由于学生对于加减法的计算还没有熟练掌握,我便为学生设计了一些练习题来让学生练习。首先,我让每个小组的学生来抽取一个序号,每个序号都对应着相应的十道题,在所有的小组都抽取完毕后,我便按照序号给每个小组的学生发放答题卡(其中每个小组的学生所拿的答题卡的题目相同),然后让学生开始答题,在学生上交答题卡后,首先计算学生的答题准确度,并且按照学生上交的顺序来分别给小组计分,最后取这两项的总分为整个小组的得分。这样的规则设置使学生在做题时格外地认真仔细,并且很多学生为了提高做题的准确度,还主动地与组内的成员核对答案。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计算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计算水平得到了发展,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灵活调整,提高合作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教师的空间不但没有被压缩,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教师的责任也越大了。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要做的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不是干其他事情,而是要现场地观察和介入到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对小组活动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进行及时的干预和指导;对不清楚的任务,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说明;对于过大的讨论声,教师可选出一名噪音监督员;当小组讨论有偏离主题现象或阻碍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并制止,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只有深入到小组中,对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有所了解,才能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如在讲解《图形的认识》时,可让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学过的这几种形状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贴近生活,学生的讨论也很是激烈。在我倾听大家的想法时,发现大家对墨水盒形状的讨论有了歧义,有部分学生说是正方体的,也有学生说是长方体的。我观察后发现,墨水盒的正面是正方形,侧面则是一个长方形,所以它是一个长方体。这个争执的出现,表明有些学生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概念不太了解。于是我新的对教学有了安排,用再一次深入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取代了下一个游戏环节,并使用了观察、触摸、比较等形式。最终,学生们得到了统一的答案,即“这墨水瓶是一个长方体”。这个例子说明了,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师对教学进行调整,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的优势和作用众所周知,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优生一枝独秀的现象,但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在以后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我们将继续学习,努力将新课改精神贯彻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习掌握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