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肖荣堂
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计子川小学 肖荣堂
摘 要: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高雅趣味的熏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教师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语文阅读;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能力,注重情感体念,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高雅趣味的熏陶。因此,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一、培养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动力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是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起点,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保证。”作为老师,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的认识,增强内在驱动力,变要我读为我要读,读出情感,读出事理。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感悟中感受到阅读带来的成功和喜悦,从而喜欢阅读,积极的参与阅读。比如,我们可以根据生活实际的需要为学生创设阅读氛围和空间,开展朗诵比赛、背诵竞赛、好书推荐等活动,同时可以在教室开设读书角、班级读书会、班级读书吧大亨阵地吸引学生走进阅读世界。另一方面,要经常鼓励学生多读好书,写好读书笔记,及时整理读书心得,让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活动,通过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经历和收获,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产生阅读的强力欲望。
二、重视阅读指导,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语文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法的指导,往往会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阅读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会正确的阅读方法尤为重要,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精读。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首先、学会选择读书。知识如烟波浩淼的大海,书多如沙砾,寮如繁星。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读一本坏书比不阅读还糟糕. 其次学会写读书笔记。阅读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要求学生做到“不懂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作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1、让学生阅读作品前首先阅读前言、后记和目录,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 内容有个初步了解,为深入阅读奠定基础。2、充分利用工具书和参考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勤查字典,排除字词障碍,勤翻阅参考文献,以 扩展视野,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3、做好读书笔记,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多种方式,养成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三、变革教学课堂,为学生的阅读导航
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先导,任何教学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教学观念指导下进行的。《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为语文课堂教学变革指明了路径,也为开展读书活动提供了方法。一是语文阅读课教学要让学生“敢”读,要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注重整体感悟思考,不能用“庖丁解牛”式的标准答案来代替学生个体的阅读体验和表达,要让学生对阅读理解的表述做到“言之有理”即可,逐步引导学生达到“话有三说,巧者为妙”的境界。如果死抠“标准”答案,学生就会对阅读望而生畏,失去信心,更不要说课外主动读书。二是要让学生“会”读,语文老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了解文学常识、文体知识、写作技巧,感知语言美,受到思想熏陶,更为重要的是学会圈点批注做笔笔记,学会阅读欣赏的一般技巧与方法,当拿起一本书时知道怎样读、读什么时,读书便会成为一种自觉。三是要让学生“乐”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老师要以教材中的名著导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外古诗词诵读等内容为基点,为学生开出书单,由读节选向读整本过渡,由读现代向读传统延伸,由读国内向读国外拓展,把语文教学时空延展,让学生通过语文课按图索骥找到自己阅读的兴趣点,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化解学生阅读时间不足的问题,开阔阅读视野,提升综合素养,培养思辨能力,学生阅读的兴趣就会日益浓厚,喜欢上阅读。
四、注重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当今世界,学习大环境巨变的情况下,作为学生不能只拘泥于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因此,要求学生广泛阅读一些他们本应该涉猎的好书,扩大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之中,有目的、有计划的向学生推荐读物,让学生诵读精彩文本,培养语感能力;读名家名著,写读书笔记;诵经典诗词,背名篇名句;课堂阅读和课外经典诗文的积累教学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还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润物细无声”中帮助学生解决了积累优秀词句少,书写、语表达能力差等问题,实实在在地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学识修养、人格修养。
总之,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把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