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领悟课程改革理念 开放数学课堂教学 张青莉

    领悟课程改革理念   开放数学课堂教学

    ◎  陕西省大荔县羌白镇太丰小学      张青莉

    多年来,小学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个性受压抑、灵感遭泯灭,创新意识也在不经意之中销声匿迹。《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开放型”的教学恰恰符合了这一教学改革的要求。因为它的课堂教学突出了“人的发展为本”: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全方位参与创造条件;更好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使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更好地启迪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下面谈谈本人近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围绕着开放式课堂教学所进行的初步探究。

    一、构建民主氛围,和谐师生关系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如此迷人的数学课,教师怎样将它呈现出来并被学生接受呢?鲁迅先生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教师如何将学习这样的苦役变成乐事呢,我认为,数学课堂一定要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好的环境氛围中展现数学的魅力,让学生体会学数学的快乐,让数学课堂教学如一首欢快的歌曲把孩子深深地吸引。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讲到将一个正方形通过折剪,变成两个三角形这一环节时,我拿出一张正方形纸,说:“小朋友,现在老师想变一个小魔术给大家看看,你们想看吗?”“想。”学生欢呼道。于是我转身一裁,把一张正方形纸变成两个三角形,故意问:“这个魔术好玩吗?”学生马上抢道:“老师,我们也会。”“哦,真的吗?我可不相信,你们也变给我看看。”于是,学生果然“上当”,每个人都完成了这一过程。我便故意沮丧地说:“完了,我的秘密全被你们发现了。”“哈哈哈”,学生大笑,笑得很得意,其实,这个时候最欣慰的还是老师自己,这一刻,问题解决了,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气氛更为融洽了,接下来的学习更为轻松乐意了。教师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做到教学民主,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才能使学生敞开问题意识之门。

    二、开放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也不应该把现成的知识结论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应带领他们一起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他们积极地去探索知识、发现规律,并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使他们形成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激发学生针对数学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他们敢想、敢说、敢问,学会比较,学会分析,善于创新。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一课,我引导学生观察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首先用电脑出示三个不同大小的圆,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那么,他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再让学生动手操作,量一量直径与周长的长度,并计算出它们的比值,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三组数据,你能发现什么?学生通过操作、观察、讨论,得出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些。最后,再利用电脑演示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此时,教师无需要更多的语言,便将不易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与学生面前,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新课的教学从“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群言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数学课堂成了“百花斗艳,百鸟争鸣”的学习乐园,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了天地。

    三、鼓励思维求异,张扬学生个性     

    一个问题往往会有多种解法,不同的人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运用策略也不尽相同。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呵护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对于新奇的想法,我们要保护与鼓励;要给学生创造“异想天开”的机会,决不要随便地加以否定。在活动中,学生遇到挫折时,我们要增强他们百折不挠的信心和勇气,使学生敢于提出想法,鼓励他们进行创新的尝试,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主动地探求知识,多方式、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我设计这样的实践活动:给你一个硬币,你可以选择多种工具,设计多种测量方法,找出它的圆心,画出它的直径,量出直径的长度,比比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好。同学们就像一群“小小的科技工作者”在研究问题,一本正经地做实验,有的说:“我用直尺测量,最长的一条线段就是它的直径;直径的中点就是圆心。”有的说:“我有一种更快的方法:把硬币放在直尺的边沿上,再用两个三角板的直角边在硬币的两边一夹,就可得出直径的长度。把硬币跟两边三角板的两个触点用线段连接起来,就是它的直径,再找出中心点就是圆心。”还有的说:“先在硬币外面画一个正方形,再画正方形的对角线找到圆心,画出直径,最后用直尺量出直径的长度。”等等。每种测量方法都体现了一种思维方式,这样,多种思维方式达到了同一目的,这种历程不正是我们成长的足迹吗?在这种有趣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积极自主地学,自己发现知识,教师作为学生探索知识的“带路人”、“参谋”和“鉴赏者”只是提供创新的机会、和谐的环境,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得到真正落实,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了学生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学生可以在创造的空间里自由翱翔,学习成了一种乐趣。

    新课改中的孩子是快乐的,课改中的教师是幸运的。开放式的数学教学,不仅能改善当下课堂教学的格局,让数学教学多一份灵智,还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课堂走向开放,让课堂充斥民主气息,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是新课程所向往,所倡导的理想境界。面对数学课程改革,我们只有把握实际,大胆实验,与数学课程改革之士一路同行。

     


    点击次数:47  发布日期:2019/5/12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